为寻找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OFweek激光网来到中国光纤激光器的龙头企业——锐科激光,与闫大鹏博士就高功率激光趋势、资本市场作用、价格战前景等话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业内同仁提供一些思路。
锐科激光创始人 闫大鹏
图片来源:锐科激光
激光功率不是越高越好 高功率激光应朝两个方向发展
自2017年首台万瓦激光切割机问世以来,万瓦激光的应用成了行业热点。2018年,随着国内近20家激光设备制造商相继推出万瓦激光切割机,更多激光器企业也加紧布局跟进推出国产万瓦激光器,大有“军备竞赛”的架势。2019年,两万瓦、三万瓦、甚至更高功率的设备已纷纷在国内外各大展会上亮相,追求更高功率的设备似乎成了一种潮流。
不可否认,功率提高带来了部分工艺革新,为金属切割市场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另一方面,过分强调高功率也滋生了一些不良现象,部分企业盲目跟风,片面追求高功率,却忽视了一台设备最核心的作用——帮助用户企业在现场稳定生产。
对于这样的现象,闫大鹏博士认为,行业的发展有点“走偏了”。他表示:“对激光加工而言,包括未来要面对非常厚的材料的情况,不仅仅是激光功率的问题,更多需要通过提升生产工艺来解决。我们真正要做的不仅是去追求更高的功率,而是提升现有产品的质量,能够从技术上跟国外产品进行PK。我相信国家未来关于相关领域的战略规划也会对高功率激光提出这样的要求。”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探索更高功率是个错误的方向。对于高功率激光未来的发展,闫博士总结了两点:一是应用层面,通过光闸分光实现一机多用;二是技术层面,应致力提升激光合束后的功率密度。
所谓一机多用,闫博士向OFweek激光网解释说:“在工业领域,高功率产品未来适合用在工作站上。我们用光闸把激光功率分出来,让一台激光器能够同时进行切割和焊接,也就是用一台激光器实现多台激光器的功能。”
而在技术层面,由于光纤激光器的模块化结构以及光纤合束技术逐步成熟,使得功率提升变得十分容易,但简单的功率叠加并不是真正的技术突破。闫博士告诉OFweek激光网:“合束的水平体现在哪里?体现在合束后的光纤芯径!比如用400μm的光纤合束几万瓦都很容易,但意义不大;如果能把3万瓦的激光合到100μm的光纤里,那才是真正且了不起的技术突破。所以激光器企业真正应该探索的方向是追求更高的功率密度,并在合束后用更小的光纤来传输。”
资本是把双刃剑 价格战已经到底
除了“高功率”外,“上市”也成为激光行业2019年的热门词汇之一。今年5月17日,帝尔激光在深交所创业板敲钟上市;柏楚电子、杰普特光电等也相继在科创板上市,创鑫激光科创板目前也已过会;同时,英诺激光、联赢激光、光大激光、海目星激光等也处在IPO进程中。
资本市场对激光行业的青睐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资本的力量解决了一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盲目投资的现象,使得一些企业为了完成对赌条件不得不牺牲利润追求业绩,进一步助推了行业的恶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