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多只“拦路虎”挡道,5G全面普及将在何时?

多只“拦路虎”挡道,5G全面普及将在何时?

2020-07-02 来源:WKW |责任编辑:小球球 浏览数:548 全球焊接网

核心提示:至顶网网络与安全频道 06月28日 北京报道:现在大家都在谈论5G,就像当初谈论4G一样,有句话说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依稀记得当初从3G升级到4G的时候,仿佛一觉醒来就进入了4G时代,运营商并没有做太多的先期宣传和推广

至顶网网络与安全频道 06月28日 北京报道:现在大家都在谈论5G,就像当初谈论4G一样,有句话说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依稀记得当初从3G升级到4G的时候,仿佛一觉醒来就进入了4G时代,运营商并没有做太多的先期宣传和推广工作,一切显得是那么自然平滑,完全是水到渠成的一种升级状态。

但如今从4G升级到5G,似乎遇到了一些麻烦,不仅整个通信行业都在大力推动5G,各种5G峰会连年不断。国家也在最新提出的新基建建设中将5G列为了重点方向。同时运营商的电话每周都会“提醒”我们升级5G网络将如何如何的好,但即便如此,目前5G的推广和普及与当初4G相比还是要艰难很多。

这其中有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当初升级4G时,互联网正好处于从音频和文本格式向视频格式的一次转变,如语音/视频聊天、手游、短视频等手机应用大量爆发,都给4G网络的普及奠定了需求基础,可以说当时用户都在盼望更快的移动网络的推出,以解燃眉之急,因此4G的迅速普及不足为奇。

拦路虎一:市场尚未成熟,需求少

5G与4G不同,4G理论上行速率为40Mbps,下行速率为150Mbps,下载100MB的视频大概5、6秒的样子。而5G下载速率最高可达10Gbit/s左右,比4G网络快了100倍,下载1G的视频只需1秒钟的时间,但这还并不是5G最大的优势。

5G最大的优势是同时具备大带宽、低延时(低于1毫秒,4G为30-70毫秒)、大连接这三个主要特性,这些特性的应用场景已经不止于视频类应用,而更多将面向包括AR、VR、无人驾驶及工业互联网等对网络质量有更高需求的应用市场,然而目前这些应用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并未完全成熟,这也是造成5G网络普及速度较慢的一个最根本原因,可谓是第一只拦路虎。

拦路虎二:建设成本高,周期长

摆在5G面前的第二只拦路虎就是成本,5G的建设成本很高,大概是4G成本的4-5倍之多,这主要是由于5G的高频特性决定的,众所周知频率越高信号传输距离越短,因此5G基站采用了小微基站的部署方式,在实际部署中大概500米范围就需要一个小基站,众多的基站带来了成本和部署周期的直线上升,预计中国5G投资周期为十年,总投资金额将达1.6万亿。

因此,此前国家提出通过铁塔公司统一建站,由三大运营商共用基站的方式来降低投入成本,但即便如此,5G前期建设成本仍然远高于4G,这也让运营商感受到了巨大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所带来的压力,最终这些成本也将在用户方面得以体现,比如目前5G网络套餐费用明显高出4G很多,这也是将大部分用户挡在5G门外的重要原因。

拦路虎三:技术路线复杂,难维护

目前,运营商在5G建网中主要采用的是NSA(Non-Stand Alone)和SA(Stand Alone)两种技术路径。NSA是在4G核心网的基础上,升级成5G基站,这种方式相对投入较少,但同样需要增加小微基站的部署密度。而SA采用的是完全独立建设5G核心网、基站及回程链路的技术路径。

虽然采用NSA技术路径可以减少前期投入,运营成本也更低,另外对终端的生产和支持会更加有利,但由于核心网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导致5G的低时延和大连接特性不能完全发挥,打了折扣。因此要真正满足某些特定场景对网络的高诉求,如无人驾驶等场景还需要采用SA的技术路径。

因此,未来在运营商方面,至少会存在NSA和SA两种5G的技术演进方向,这两种方式也将长期共存,因此这也给运营商后续的网络维护带来了诸多挑战,这也成为运营商下一步要着力解决的多频多制式复杂网络的管理难题。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首次使用机器人!长沙地铁6号线湘六矿山法区间左线2号洞洞通
阅读下文 >> 2020 VisionChina(上海)7月焕新亮相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自动转载信息、企业用户或网友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信息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第一时间对相关内容进行删除处理。同时对于资讯内容及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表示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www.qqweld.com/news/show-1220.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全球焊接网 或原稿来源。

推荐新闻

更多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 旗下平台:货源网

  • 旗下平台:玩具网

2018-2023 QQWEL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焊接网版权所有 丨 冀ICP备2024057666号
访问和使用全球焊接网,即表明您已完全接受和服从我们的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