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眼前的齿轮轴,方大集团北方重工焊接实验室的高级技师印思阳微笑着朝身边的青年点点头,对于锻件的焊接修复来说,他的这个小徒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水平。看着20出头的小伙子,印思阳回想起自己的青春时光。
90年代中期,印思阳还是一名年轻的技术工人。在当时的沈重焊接实验室学习,并参与了国内最早一批单齿辊的修复工作等重要项目。此后他在焊接实验室不断地学习、成长,直到2007年焊接实验室解散。近年来,受制于传统老国企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封闭僵化的体制机制、与市场脱节的管理方式等重重阻碍,加之行业市场剧烈波动,北方重工经营发展陷入严重亏损境地,企业背上了巨额债务负担,大批员工面临失业风险。对于像印思阳这样的技术工人来说,空有一身本领却得不到施展,这让他很痛苦。
2019年4月30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东北振兴和深化国企改革的有关精神,在辽宁省委、省政府和沈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推动下,辽宁方大集团怀着回报家乡的情怀,积极参与北方重工司法重整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依法成为企业第一大股东,为北方重工带来完全市场化的体制机制、雄厚的资本资源优势和全新的经营发展理念,让具有深厚历史、技术积淀的北方重工卸掉沉重的历史包袱,重现生机与活力。在此背景下,北方重工决定在结构件分厂内重新组建焊接实验室,针对耐磨合金堆焊、有色金属焊接等超高难度的焊接技术进行攻关。“我得感谢方大,没想到48岁了还能实现我的理想”印思阳不无感慨地说到。
四川达钢的转炉项目是北方重工首次实施转炉项目现场焊接作业,为保证产品质量,北方重工委派印思阳带领他的焊接团队,协同质检、生产、无损检测等各专业人员前往现场实施安装作业。现场施工范围包含两部分,一是最长间距约12米,重量约80吨,由4瓣结构组成的托圈;二是直径约5米,高度7.7米,重约88吨,由上下两个半炉壳组成的炉体结构。该产品体积大、重量重,焊点多、焊量大,整体结构易变形,焊接难度高,产品对于同轴度、平面度要求也很高,正负误差须控制在2mm之内,给现场施工工作带来极大难度。但印思阳和他的团队凭借丰富的生产经验,通过增加工艺支撑、改变焊接方法、焊接位置、焊接顺序,延长焊缝保温时间等多种方式确保产品的整体尺寸要求和焊接质量。最终所有焊缝的无损检测一次性通过,水压试验一次性达到用户的使用要求。出色的技术水平,专业的服务态度给四川达钢的用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对北方重工的技术实力高度肯定。
为了使焊接技术和知识得到推广,印思阳把多年积累的焊接经验进行了整理,在焊接实验室中开展培训。焊接实验室的成员们经常与各个分厂的质量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对焊接质量和积压库存产品修复等课题交换意见。培养新人是焊接实验室的一项重要工作,印思阳身边就有两名20多岁的青年技术工人跟着他学习。经过半年的学习,现在两个人已经可以独立焊接和修复普通材质的锻件产品,接下来还将继续学习合金材料的焊接技术与有色金属的焊接技术。除此之外,结构件分厂已着手制定轮训计划,未来将有更多的青年技工来到这里,系统的学习焊接技术。“我希望他们的水平都能够超过我,这样咱们的企业才能发展得更好,咱们这个行业才能更有希望。”印思阳对未来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