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数字化改革的突破与期待丨喜迎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理论特稿

数字化改革的突破与期待丨喜迎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理论特稿

2022-06-06 来源:全球焊接网 |责任编辑:小球球 浏览数:745 全球焊接网

核心提示:数字化改革作为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迭代深化,是浙江为推动生产关系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生产力发展要求而进行的一场自我革命,是当前浙江提升治理能力、激发社会活力、应对风险挑战、促进共同富裕的关

数字化改革作为“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迭代深化,是浙江为推动生产关系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生产力发展要求而进行的一场自我革命,是当前浙江提升治理能力、激发社会活力、应对风险挑战、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一招”。数字化改革突出问题导向,开展顶层设计、迭代总体构架、贯通基层实践,全方位纵深推进,形成了一批具有改革味、共富景、数字范的标志性成果,彰显了浙江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新探索、新实践。  数字化改革实现了三大突破   数字化改革是按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所开展的一场原创性制度变革,是关于全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的系统性变革。从改革的实践来看,数字化改革至少实现了三大突破:   一是观念上的突破。面对千行百业、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复杂巨系统,如何科学把握各种变量、精准识别各种态势,树立起数字化、系统化的思维,采取数字化、网络化的方法,努力化业务流为数据流,化模糊为精确,化经验为科学,是全方位、全领域推进数字化改革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虽然各行业、部门、群体、个体的知识结构、年龄层次有所差异,但是在数字化改革的观念上应是一致的,工作的指导思想应是一样的。推进数字化改革的共识广泛凝聚、数字化观念和思维范式进一步深化、思想内驱力逐步形成,可以说是这场数字化改革最大的突破。   二是体系构架的突破。从促进政务公开、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电子政务工程开始,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与政务能力建设深度结合,开发了各种信息系统和场景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现代化。但是,此前的场景应用各自独立,系统建设也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容易出现重复性建设和同质化问题。因此,数字化改革必须要有科学的顶层设计和体系构架。起初,省委以“152”工作体系为大框架,搭建数字化改革“四梁八柱”,即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党政机关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五大综合应用(包含“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城市大脑+未来社区”等核心业务场景),形成理论体系和制度规范体系两套体系。在此基础上,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纵向推进到基层治理领域,横向扩展到数字文化领域,由全面深化改革“1+7+N”、数字化改革“1512”、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改革“1+5+n”集成为“1612”体系构架。可以说,一体化、体系化的顶层设计,解决了信息化进程中一些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是省域层面信息化与数字化体系构架的突破。   三是场景应用的突破。自2017年我省明确提出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来,数字化更多赋能在经济发展上,主要体现在生产技术上,包括基础技术和使能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通信等先进技术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转型升级,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后,数字技术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并开始向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社会治理、关键民生小事等更大范围拓展,颗粒度更细,“小切口、大牵引”成为撬动数字化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例如在城市空间治理上,形成了“城市大脑+未来社区”的数字化场景,让城市管理更智慧,让市民生活更美好。  数字化改革需要持之以恒   必须指出的是,数字化改革每一步的深入,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言,世界永远处于变化之中。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和需求,数字化改革必然是动态的、持续性的。当前,国家层面提出要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这必然要以统一的数据平台为底座;从省域层面看,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全国唯一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试点等,都要求以抓实战、能实用、求实效为导向,大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因此需要聚焦数字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精准施策,全方位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   首先,不能有“息一息”的思想。数字化改革的许多工作都是从“0”到“1”,工作量是实实在在的。有的部门和单位在场景应用上线、系统运行平稳、初步满足要求后,可能会产生放慢一点、休息一下等各种想法,或是在系统迭代升级中,碰到了一些困难、遇到了一些问题,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畏难心理。在数字化改革的大潮中,必须树立起“不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意识,决不能有“息一息”的侥幸心理。   其次,场景还须进一步从“小”走向“大”。数字化改革在“小切口、大牵引”上下功夫,取得了亮眼的成绩,类似“浙江外卖在线”“安薪在线”等应用,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但是现在一些场景应用从大处、远处看,改革的成效还不够明显。尤其是针对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共性问题,如何发挥数字化跨越时空、展望未来的效用,研究制定清晰标签、精准画像,推出更大的多跨场景应用,是深化数字化改革需要进一步破题的方向。   第三,要继续推进数字化改革取得新突破。一方面,数字技术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面对“整体智治”的更高要求,不能形成对原有系统的路径依赖,技术应用也不能只停留在对原有系统的修修补补,而要敢于进行技术构架的创新突破和系统的迭代升级;另一方面,数字化改革要从“盆景”变成“风景”,必须积极推进“一地创新、全省共享”。要聚焦进一步放大、呈现更多改革的效果,形成长效化的制度,让像“两山银行”这样优秀的数字化改革举措尽快走向全省。  全方位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   在近期召开的中央深改委第二十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为浙江数字化改革提供根本遵循、指明前行方向、注入强大动力。改革是迈向现代化的发动机,要让数字化改革不断成为推动和促进浙江实现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先行的有力抓手,成为浙江具有时代特征的鲜明标识。在数字化改革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聚焦重大需求、推进重大改革、打造重大应用,进一步完善推进机制、形成成熟模式,用今天的浙江实践为明天的中国探索提供更多的成功经验,这是对数字化改革的最大期待。   期待常态化的重大需求分析和落实机制。突出问题导向,始终是数字化改革的逻辑起点。要把需求分析作为数字化改革的一项常态化工作,形成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运用数字化的理念、思路、方法、手段,以业务流形成数据流,用好模型与优化算法,去解决问题、改进和优化治理方案。对于中央和省委的改革部署,尚未形成场景应用的,要主动谋划落地应用、编制“三张清单”、加快实施进度;已经有应用支撑的,要结合最新的要求,进行迭代升级和完善。   期待完善数字化改革的争先创优机制。现代社会已经进入数字文明新时代。浙江的这场数字化改革,是具有科技感的一场新改革,评价与考核机制也要充满数字味与时代感。要层层压实责任,推动“一把手”成为数字化改革的真正领导者,成为重大应用的谋划者、重大改革的引领者。着力构建体现“三改”融合的重大改革(重大应用)评价体系,既看当前也看长远,把实战实效评价与过程评价有机统一起来;既看数字化改革对工作的实际推动,也看制度与理论的提炼,把硬实力与软实力提升有机统一起来。   期待健全改革的风险防范与化解机制。从外部看,改革、发展和稳定面临“灰犀牛”与“黑天鹅”的影响;从内部看,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明显增多。既要通过改革防范化解风险,又要防范和化解在改革中的风险。必须建立起有效的改革风险防范体系,运用数字化的手段,及时发现、预警、跟踪、处置各种风险,化各种不确定性为最大的确定性。进一步完善改革方案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数字化的话语体系,力求精准,不能凭空猜测解读,更不能断章取义。高度重视数字化改革中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等,推进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数据全周期安全监督机制,努力构筑全方位安全保障防线。   我省开启的这场数字化改革,符合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从经济发展趋势看,数字化改革对于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畅通国内国际经济循环,帮助市场主体重构组织模式、实现跨界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从深化改革的要求看,数字化改革符合国家所需、浙江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下一步,我们要继续聚焦新问题、采取新措施,推动数字化改革取得新的突破,打造更多彰显浙江辨识度、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应用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以改革突破争先的高分报表,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睿知文峰携手字节跳动,共筑孩子们的航天梦
阅读下文 >> 清华大学研发微小型管道机器人实现亚厘米级管道高效探测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自动转载信息、企业用户或网友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信息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第一时间对相关内容进行删除处理。同时对于资讯内容及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表示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www.qqweld.com/news/show-12860.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全球焊接网 或原稿来源。

推荐新闻

更多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 旗下平台:货源网

  • 旗下平台:玩具网

2018-2023 QQWEL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焊接网版权所有 丨 冀ICP备2024057666号
访问和使用全球焊接网,即表明您已完全接受和服从我们的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