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出生的陈子强,和工人们在一起的时候,似乎格格不入。他身材瘦削,相貌英俊,头发整洁,手上没有建筑工人常见的老茧。
他是为数不多的年轻人之一,父亲是承包商,姐夫也在工地工作。儿子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大学毕业后,他去工地盖房子,但不同的是,他的工具不是铲子,而是机器人。他被称为工业技术人员,而不是建筑工人、农民工或劳动工人。
6月2日下午,在佛山的一个建筑工地上,陈子强拿着一台平板电脑,设置了几个参数。机器人扭动身体,开始工作。不到一个小时,一个房间的喷漆工作就完成了。
陈子强正在操作一个机器人
陈子强是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派往施工现场的员工。他的日常工作是在施工现场操作机器人。博智林是碧桂园的一家开发和应用建筑机器人的公司。
在职业蔑视链中,毫无疑问,底层是建筑工人。如果你去相亲,如果你在工地上,对方可能会转身离开。张衡(化名)感叹道。他是博智林的技术总监。他有一个梦想,用机器人让建筑工人成为一份体面的工作。
建筑行业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3月底,人民日报负责的《中国城市报》发文称,建筑行业一线工人主要是60后和70后,80后占比很小,90后基本很难找到。
机器人的出现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答案。它们可以帮助人们完成危险、繁重、凌乱的工作,吸引95后甚至00后进入工地,成为智能建筑的产业技术员。
机器人到底能给传统建筑业带来什么?
未来,谁来盖房子?
农民工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参与者和见证人。
2000年,22岁的姜海根离开家乡湖南怀化,来到珠江三角洲,成为一名建筑工人。作为一名建筑工人,广州是他的第一站。他在那里呆了六年。他年轻时的记忆都在广州黄埔区的康师傅、李金记、宝洁、高露洁工厂。
黄埔区有一条商业街,姜海根记得,十多年前,那里是他住过的宿舍,那一年还杂草丛生,现在已是灯红酒绿。
珠江三角洲的很多建筑工地我都去过,现在走在路上,还能认出哪栋楼是我盖的。姜海根说,他有一个观察,2006年以前,建了很多工厂,2006年以后,建了很多住宅楼。
60后和70后是中国建筑工人的主力军。当他们20多岁出去工作时,他们仍然是绿色的青少年。他们一眨眼就到了中年。现在,他们即将离开工地。
今年3月,上海、天津、广东、江苏等地发布建筑业清退令:18岁以下、60岁以上男性、50岁以上女性禁止进入施工现场从事施工作业。
44岁的姜海根预计,他的身体可能在60岁之前无法承受,10年后将提前退休。与他同龄的工人要么患有肩周炎,要么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他们不敢检查肺部和呼吸道。他们都生病了。姜海根哀叹他不想让他的孩子再从事这个行业。
室内刮腻子的姜海根师傅
根据国家统计局多年来发布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农民工比例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农民工比例呈上升趋势。
2014年,在农民工中,建筑工人的比例为22.3%,到2021年这个数字变为19%;2014年,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比例为42.9%,2021年变为50.9%。在年龄上,2014年,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38.6岁,2021年为41.7岁。
当60后以后,70岁以后离开工地,谁来接手,这就成了摆在房地产开发商面前的一大难题。
广东腾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是碧桂园旗下的一家建筑公司。其科技建设教练培训班班长、八四项目总指挥王九明对此深有感触。他认为,施工现场环境差,工作强度高,使年轻人远离这项工作。工人们看不到希望。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最多只能成为承包商,因此很难有其他发展。
在工地上,王九明经常看到高空作业的蜘蛛人,那时,总会有一种无奈的心情涌上心头。
王九明说:很心疼他们,但是没有办法,这种工作总要有人做,我们能做的就是提高一些报酬,加强安全培训和管理。
作为腾越建筑科技建设教练培训班的班长和84个项目的总指挥,王九明的主要工作是做好示范项目,做好四级三维培训,全面推进科技建设。几年前,他正在考虑机器人是否能帮助工人完成危险和肮脏的工作,这样工人就可以体面和舒适地工作。
现在,这种思想正在变成现实。
机器人改变了什么?
博智林室内喷涂机器人的操作由陈子强负责,一般情况下,他会同时操作两个机器人在两个房间进行喷漆作业。
在传统的建筑工地上,喷漆是一项肮脏的工作。根据要求,工人需要戴口罩和口罩,但很多时候,他们觉得口罩和口罩会影响呼吸,会悄悄脱掉。姜海根直言不讳地说,他知道油漆会挥发有害气体,但他仍然不愿意佩戴。
室内喷漆机器人可以根据现场环境和大数据智能规划操作路线,然后调整喷涂参数,完成喷涂工作,避免重复喷涂造成的材料浪费。
与陈子强一起操控机器人的还有甄上宝,他比陈子强小一岁,负责博智林的腻子打磨机器人。
抛光也是一项肮脏而艰苦的工作。特别是在封闭空间中抛光时,工人会被灰尘淹没,看不见人。抛光后,即使戴上口罩、口罩、鼻孔和耳朵,也会有灰尘。当机器人工作时,它不需要工人进入房间。同时,它可以吸收灰尘,大大降低室内灰尘密度。
一台正在施工的腻子磨机器人
6月2日下午,在佛山大良的建筑工地上,姜海根有点不服气。他指着一边操作的室内喷漆机器人说,他的效率几乎和机器人一样。机器人每小时可喷涂100平方米,每小时可喷涂100多平方米。
但是姜海根忽略的是,没有血肉的机器人不知疲倦,也没有情感,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效率会更高。
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9月25日,第一批博智林建筑机器人正式投入佛山凤桐花园项目。他们正在开发近50个建筑机器人。截至今年5月底,已有23个项目投入使用。服务场地覆盖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累计建筑面积超过1000万㎡。
中建五局、中国五冶集团、中铁建工、中交一公局、北京建工四建、西安高新等都是他们的客户。
除了室内喷漆机器人和腻子研磨机器人外,这23个机器人还包括地坪漆涂装机器人,这是一种被称为混凝土四兄弟的智能随动布机,用于平整地面、找平和地下室抛光机器人。
澳门离岛医疗综合体是澳门历史上最大的民生项目,也是澳门回归后建设的第一家公立医院。
今年5月,博智林的测量机器人、地板研磨机器人、建筑清洁机器人、地板涂料涂层机器人等6个机器人进驻本项目,与工人与工人一起建造房屋。例如,测量机器人可以在2分钟内完成一个房间的实际测量,精度在±1毫米以内。
邓智豪,1998年出生,是混凝土四兄弟的操作员。据他介绍,在施工现场,传统建筑工人在浇筑混凝土时可能需要12人,但通过操作混凝土四兄弟,至少可以减少4名工人,不需要像建筑工人一样面向工地,面向天空。
以前是‘材料等人’,混凝土车来了,工人还没有用完最后一批材料;现在是‘人等材料’,机器人已经完成了工作,土壤材料还没有提供。邓志豪说。
应届毕业生杨国强亲自面试。
建筑机器人是一个新生事物,国内外没有好的案例可循。为了使机器人更加扎根和易于操作,博智林的研发人员经常需要去施工现场与工人一起了解他们的工作。
张衡出生于1989年,是博智林最早的研发工程师之一。2019年获得香港大学自动化博士学位后,他来到博智林。由于他经常在建筑工地和实验室之间行走,他特别配备了一副可以改变颜色的眼镜,而未经护理的胡须和晒黑的皮肤也缩小了他与工人之间的距离。
有一年,他在惠州的一个工地上呆了半个月,白天和工人们一起工作,晚上住在简单的房间里,听着工人们的鼾声写总结。
我们的客户实际上是建筑商。他们以前直接与他们沟通,并根据他们的需要进行研发,但最终的事情是花哨的,工人不容易使用,成本也很高。张恒说:只有当你去工地和工人们在一起时,你才能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
例如,在惠州的工地上,张恒可以更准确地思考机器人的机械臂应该如何设计,通过与工人一起玩腻子、喷漆。
博智林的早期地板涂料机器人使用进口机械臂,成本高,但效率低。在施工现场呆了一段时间后,张恒发现机器人不需要进口机械臂。经过一段时间的研发和调整,机器人采用了博智林自主研发的机械臂,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机器人操作的地坪漆。
博智林是碧桂园的子公司。当张恒在2018年3月开始采访时,博智林还没有成立,碧桂园也没有明确表示要成为一建筑机器人。然而,碧桂园集团董事长杨国强的诚意深深打动了他。
在采访的最后一天,张恒在碧桂园总部与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交谈,直到晚上11点。当他回到香港时,已经是凌晨两点了。第二天早上8点,他收到招聘人员的信息,要求他提供身份信息,并为他购买飞往北京的机票。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杨国强想见他,并邀请他共进午餐。
在香港,这样的效率是非常罕见的。张恒回忆说,张恒也是一个罕见的碧桂园被杨国强亲自采访的应届毕业生。
在这次会议上,杨国强阐述了自己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方面的想法,有很多与张恒的研究方向一致。
当时,张恒还获得了深圳一家知名公司的录用,待遇远高于碧桂园。
但是老板的亲自采访,让他坚定了留在碧桂园的决心,从此在碧桂园所在的顺德区北郊镇工作生活了三年。
在博智林,张衡不是高管。他没有机会直接联系杨国强,但偶尔,杨国强会突然打电话给他,询问机器人的性能和研发进展情况。杨国强在博智林总部10楼有一个专门的办公室。有时,当他们在公司见面时,他们会交换几句话。
去年这个时候,顺德正在下大雨。避雨时,他碰巧遇到了老板和几位高管。他把我挡在一边,问了很多问题。如果他不懂技术,就很难跟上他的想法。张恒回忆道。
让建筑工人站着赚钱
作为一名行业技术人员,邓志浩每月的工资超过8000,远高于同学。
去年6月,他毕业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习建筑智能工程技术。他认为智能化是建筑行业的趋势。然而,当学生们听说他们要来工地时,他们都选择了转行。
王良东,1994年出生,大学毕业,在一家精装公司当过建筑工人,在一家房产中介做过刀手,负责和客户讨价还价。去年7月,他加入博智林,成为一名工业技术人员。由于他丰富的工作经验,他的月收入是他以前工作的两倍。
博智林的一位内部人士解释说,工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各不相同,这与他们对机器人的熟练程度直接相关。
这位知情人士说:工业技术人员和工人的薪酬方式有一定的相似性,他们用机器人建造的面积越大,赚的就越多。
成为一名工业技术人员并不难,拥有技术中学学位,将熟练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经过一个月的培训,你可以开始。广东腾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胡跃军表示,他们希望更热爱学习,希望毕业生或建筑工人在科技建设方面取得成就,成为工业技术人员。
机器更换曾经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质疑者认为机器会抢走工人的工作,但这个问题在建筑行业并不存在。
中国的城市化仍在发展中,许多建筑工地每天都在运营,但现有的建筑工人越来越老,年轻人不愿意来。机器人不仅不会抢劫老建筑工人的工作,而且会使他们的工作更有尊严,还会吸引年轻人来到建筑工地。胡跃军分析说。
博智林是建筑机器人的领导者。他们的机器人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完成一项工作的大部分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根本不需要工人。有些角落仍然需要老师自己动手,这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工作强度。
胡跃军说:机器人把脏活做完了,剩下的就没那么辛苦了。
让建筑工人有尊严地工作,也是埋在张恒心中的理想种子。
在工地上与工人们一起搬砖、喷漆的经历,让他对工人们的工作环境产生了共鸣。
在博智林总部附近,有一个建筑工地正在建设中。有一次,他陪同几位前来调查的客人参观了机器人。在现场,他邀请一位客人蹲在地上体验工人们的工作。不久,客人汗流浃背,难以坚持。这一经验也使张衡和他的团队更加坚定了机器人对改善施工人员工作环境的重要性。
对于张衡来说,他希望机器人的进步能让工人们站着挣钱,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蹲在地上铺地板、喷漆、爬上外墙、从事危险、重刷墙壁等工作。
建筑机器人正逐渐成为工地上的主力军,是工友们的好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