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智能驾驶市场与传感器需求共振 欧菲光重点发力智能汽车业务

智能驾驶市场与传感器需求共振 欧菲光重点发力智能汽车业务

2022-07-30 来源:JQRZX |责任编辑:小球球 浏览数:672 全球焊接网

核心提示:  7月25日晚,长安深蓝SL03上市新闻发布会以网络直播的形式举行。长安深蓝首款车型SL03正式上市,推出纯电版、增程版、氢电版三种能源形式,4款配置版,最大续航里程1200公里,新车官方指导价16.89-69.99万元。 

  7月25日晚,长安深蓝SL03上市新闻发布会以网络直播的形式举行。长安深蓝首款车型SL03正式上市,推出纯电版、增程版、氢电版三种能源形式,4款配置版,最大续航里程1200公里,新车官方指导价16.89-69.99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智能驾驶方面,长安深蓝色SL03配备34个传感器,包括1个4个D毫米波雷达,4个高密度点云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10个高性能摄像头,1个DMS摄像头和6个微触摸传感器。整个系统主要是视觉感知,除了支持高速公路上的车辆外,车辆还可以支持ACC,LCC,还具有自动换道超车、自动上下匝道等功能,并能实现自动停车、远程接驾等功能。

  不难看出,智能驾驶程度越高,汽车对传感器的需求就越大。其中,对车载摄像头的需求逐渐从后视角、环视角、前视角、内视角多个方向扩大。从自行车消费的角度来看,未来将从平均自行车2开始.两个增加到10个以上。市场与消费者需求产生共鸣。未来,随着自主驾驶高级渗透率的提高,车载摄像头等传感器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相关产业链企业也将迎来业务快速增长期。

  欧菲光作为光学光电领域的龙头企业,自2015年进入智能汽车领域以来,已获得国内汽车制造商20多家一级供应商资质,积极开展国外汽车制造商供应商资质认证。2018年,公司收购富士天津镜头厂,进一步加强车载镜头布局,促进智能汽车业务发展。

  凭借光学光电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欧飞光在车载摄像头领域不断实现技术创新和突破。周视、后视、环视等产品已量产,成为国内众多汽车厂商的主要供应商。据潮电智能汽车发布的消息,华为近日新发布AITO该品牌的第二款车型AITO问界M7、环视镜头,DMS/OMS都来自欧菲车联;此外,理想L欧菲光也列出了9视觉感知系统供应商名单,为其提供环视镜头。

  公开资料显示,在车载摄像头领域,欧菲光2M前视三目,8M前视双目即将量产;3M和8M周视后视摄像头已量产;1M和2.5M环视摄像头已量产;具有加热功能的22个加热功能;M电子外后视镜摄像头已量产;舱内;DMS和OMS摄像头,1M和2M均已量产,5M正在研发。

欧菲光研发的车载ToF产品

  同时,欧菲光研发的车载ToF产品,具有VGA车载分辨率ToF模块已实现初始规模生产,人眼安全已完成认证,产品可配置特定区域的特殊矩阵双矩阵ToF像素,在黑暗、明亮的不同光照条件下,每一个像素,ToF摄像头可以同时测量距离和振幅,也可以在强阳光下扩大动态范围。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3D人脸识别、手势识别等领域。此外,事件驱动相机模块也在紧密开发中。

  经过多年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深度培育,欧菲光的深度布局是自动驾驶、车身电子和仪央控制,基于光学镜头、摄像头,延伸到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抬头显示(HUD)等产品,丰富产品矩阵布局,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

  据欧菲光介绍,公司汽车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是提供系统级解决方案的能力。公司以先进传感器为基础,积极拓展硬件、软件和算法能力。公司可定制开发自动停车系统、周视系统、停车综合驾驶领域控制器、集成以太网关车身区域控制器、仪表中控、HUD等系统级产品。具有实现未来跨域融合的能力。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35年中国智能汽车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美元,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较大的智能汽车市场。面对前景广阔的智能汽车市场,欧飞光将智能汽车业务作为重点业务领域,从研发、销售和生产全面增加资源配置,努力实现2025年智能汽车业务收入规模行业的优先地位。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节卡】再创纪录!节卡机器人通过MTBF8万小时认证,10亿资本背后的行业竞速
阅读下文 >> 芯片行业的冰火两重天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自动转载信息、企业用户或网友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信息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第一时间对相关内容进行删除处理。同时对于资讯内容及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表示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www.qqweld.com/news/show-13932.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全球焊接网 或原稿来源。

推荐新闻

更多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 旗下平台:货源网

  • 旗下平台:玩具网

2018-2023 QQWEL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焊接网版权所有 丨 冀ICP备2024057666号
访问和使用全球焊接网,即表明您已完全接受和服从我们的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