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时期。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和社会治理的一体化发展正在推动人类逐步走向智能社会。刚刚结束的2022年世界机器人大会汇集了世界顶尖企业的最新科技成果,为促进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业强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力量。
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年)》,预计2022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74亿美元,将为全球市场份额贡献三分之一以上。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为智能社会的经济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一方面,机器人具有劳动节约型生产的特点,不仅可以替代重复任务的低技能劳动,还可以通过人机交互实现工人与机器的协同生产,提高全要素的生产率;另一方面,机器人具有智能数字技术的特点,可以以数据为媒介,显著提高市场信息的确定性和有效性,从而缓解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在释放技术红利的同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完善了公共安全体系,为智能社会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选择。城市公共安全主要涉及地震、洪涝灾害、极端天气等城市自然灾害,以及火灾、安全等公共安全事件的治理。在智能社会中,机器人不仅可以代替人们完成救灾任务,还可以通过智能设备和机器学习实时监控可能发生的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首先,机器人可以提供实时或低延迟灾害感知信息,帮助救灾人员高效开展城市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救灾人员和受灾人员的生命安全;其次,根据城市公共安全需要,机器人可配备环境监测、红外温度测量、烟雾检测、热红外异常火灾预警等检查功能,实现室内外场景的全面实时监控,为城市公共安全事件提供预警功能。此外,机器人还可以在智能交通、智能社区、智能市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显著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公共服务的便利共享,为智能社会的社会建设提供了新的途径。在智能社会中,机器人产业不仅可以保证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还可以促进社会公共服务的平等发展。机器人产业有助于发展智能教育,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方面的全过程应用,解决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此外,机器人产业有助于建立快速准确的智能医疗系统。通过开发人机协作手术机器人、便携式机器人、康复辅助机器人等,可以缓解医疗资源短缺,降低医务人员的安全风险。
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为智能社会的政治建设贡献了新的解决方案。方便、准确、高效是基层治理的主要目标。在智能社会中,人工智能的应用,特别是算法,可以提高治理的准确性和效率。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推动下,互联网、大数据和社会治理加速了整合。随着互联网机器人在市政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更多的公众可以获得在线服务“一站式”办理服务。
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得益于坚持自主创新,也得益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全面加强。未来,针对创造智能社会新时代的目标,促进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有赖于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一方面,深化机器人技术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坚持从全球角度规划和推进机器人技术创新,积极融入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网络,提高机器人技术对外开放水平;另一方面,抓住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智能时代机遇,提高中国在全球智能社会创造中的影响力和规则制定能力,及时发出中国声音,分享中国计划,促进共同创造、共享、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