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机器人被定义为“可以与人类在同一工作区内一起工作或互动的机器 人”,而近年来在与人进行频繁交互的设备领域被广泛关注的“智能化”概念也 将同样成为协作机器人的主要趋势。
类比汽车产品、消费电子产品、可穿戴设备 产品、家电产品等,通常当我们提及“智能化”趋势时可以从“本体智能化”与 “智能网联化”两个主要方向进行讨论。“本体智能化”,即通过搭载足够多的传感器(主要为视觉类传感器,人类信息来源的 90%来自于视觉),使用算力足够 高的硬件平台(视觉信号及 AI 处理数据量庞大),运用足够优秀的 AI 算法(信号处理、机械学习等),从而实现设备自主“感知、决策及控制”,实现本体的高 度智能化。
然而完全依靠“本体智能化”的方案较难以做到完善,因为“感知” →“决策”→“控制”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存在风险,例如传感器传递的数据可 能会失真、AI 算法可能出现错误等。这里需要导入另一种机制来对“本体智能化”的各环节进行补足从而确保其稳定性。而被导入的便是“智能网联化”概念, 通过“云端”、“物联网”等技术向设备提供更多有用“信息”、“方案”等来辅助设备的自主“感知、决策、控制”。因此,协作机器人作为与人频繁交互的新一代设备,其“智能化”也将通过“本体智能化”与“智能网联化”来实现。
生态化
目前协作机器人本体以及周边设备,行业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生态化”趋势。而对于非标性极强的协作机器人产品来说同样重要的“应用方案”目前还未见此趋势。随着产品C端的渗透程度加深,日益复杂多变的需求的现象将越发明显。在这种背 景下,部分协作机器人厂商将会尝试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开放其部分“应用层”接口,通过联合产学研及终端用户来组建属于自己的“开发者联盟”从而实现“硬件”及“软件”的“生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