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AIoT时代,机器人产业正百花齐放

AIoT时代,机器人产业正百花齐放

2022-10-17 来源:全球焊接网 |责任编辑:小球球 浏览数:700 全球焊接网

核心提示:近期在机器人领域,最大的新闻非铁大、擎天柱莫属。小米发布会一声炮响,其创始人、董事长雷军发布了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铁大,并在现场与机器人对话和自拍。在特斯拉2022 AI Day上,特斯拉CEO马斯克如约带来了人形机器

近期在机器人领域,最大的新闻非“铁大”、“擎天柱”莫属。小米发布会一声炮响,其创始人、董事长雷军发布了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铁大”,并在现场与机器人对话和自拍。在特斯拉2022 AI Day上,特斯拉CEO马斯克如约带来了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可以说科技大佬正竞速争夺「机器人」。机器人不是什么新概念,它是一种能够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智能机器,具有感知、决策、执行等基本特征,可以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完成危险、繁重、复杂的工作。可以说,在那些最酷炫最仿生的人型机器人背后,一场机器革命确实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铺开,并且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涉及到你所能想到、所想不到的方方面面。   机器人产业的图谱机器人按照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三个大类,每个大类之下又可以分为多个小类。   在机器人产业链中,上游核心零部件:机器人产业上游主要包括各类零部件厂商,提供机器人生产中所需要的核心组件和功能模块。从成本角度方面看,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器等零部件是工业机器人成本占比较大的部分。   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核心机器人零部件研发及制造的技术水平仍处劣势,多数产品依然以初级应用为主。随着近年来国产机器人自研水平的提升,虽然外资企业仍然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但国内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企业逐渐向上游零部件的产研方向发力,出现了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优秀本土企业,逐渐打破了外资企业垄断技术与产品的不利局面。中游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涵盖机器人本体制造商以及面向应用部署服务的系统集成商。   其中,本体制造商在机器人本体结构设计和加工制造的基础上,通过集成上游零部件实现机器人整机的生产;系统集成商则成为连接生产企业和客户的桥梁,通过面向具体用户需求的定制化集成开发,实现机器人在特定场景中的实际布署。微信图片_20221017094654  下游应用领域:机器人产业下游主要由不同领域的企业客户和个人消费者组成,共同形成巨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用户从传统工业企业向不同赛道的服务业领域快速渗透。机器人本质上是以机器替代人工,符合社会进化方向,在我国老龄化问题加剧、劳动力红利逐步消失的现实环境下,机器人产业有望持续高景气度发展。   根据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1年)》显示,2021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到839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445.7亿元,占比为53.1%;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393.3亿元,占比为46.9%。而在服务机器人市场中,公共服务机器人及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预计达302.6亿元,占总市场规模的36.1%;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90.7亿元,占总市场规模的10.8%。   全球AI工业机器人市场,一直以来被海外巨头把持,尤以发那科abb、安川、库卡"四大家族"为代表。中国AI工业机器人产业起步时间落后至少二十年,但在知耻而后勇的奋进中,从仰望者走向同行者,甚至摇落一子,将"四大家族"之一的库卡机器人变成自己的全资子公司,当前中国AI工业机器人已连续九年销量居世界首位,应用范围已覆盖国民经济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产量对比2015年更是增长了十倍。   机器人产业园区、机器人企业急剧增多,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AI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超11.4万家,其中,2021年新增注册企业超4.6万家,增速达到72.97%。机器革命,正飞入寻常百姓家经过疫情大考,“无接触经济”逐渐流行助长了人们习惯的养成,且随着社会劳动力人口的整体下降,机器人市场得到进一步垂青。   近些年,“新基建”按下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进键,特别是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服务机器人行业技术升级、成本下降,助力服务机器人行业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随着AIoT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厂商也正对智能化、自动化、类人化的机器人在场景上进行更加深入、更加精细化的探索,赋予机器人全新的使命和身份。如,理发店中的镜子,但将它智能化后,镜子就成了预览「最美发型」的能力,根据你的脸型和要求,智能镜子会通过实时渲染仿真模拟出剪发后的效果,再也不用担心Tony老师剪出奇怪的发型了。在智慧城市中,类似的数据驱动场景也能在餐厅、道路、学校、办公场所等公共区域看见,如消杀机器人、智能共享交通工具、乒乓球机器人等,进一步增加了疫情之下人们出行的便利性、安全性。   对于普罗大众来说,跟「机器人」之名直接相关且常见的,便是扫地机器人,它已成为机器人「控制」和「智能化」技术最日常化的落地应用代表。   又比如工业中的智能头戴计算机,不仅具备智能双摄像头,像“两只眼睛”一样检查现场、将数据通过5G迅速发送给后台处理;还能解放双手,使用AI语音命令就能完成智能检索、和专家远程通话、表单可视化等功能。   对于工业4.0来说,要求更高:车间空无一人,流水线正常运转,由AI驱动的机器人包揽整条产线,这是"工业4.0"蓝图下的一个微缩景观,是现实,或者说正在成为的现实。生产力是制造业的灵魂,制造业是国力比拼的根基,人口红利退潮,制造业需求不减,工业生产最关键的任务指向重构生产力,安全、稳定、灵活、柔性的机器人正成为破解难题的胜负手。   AI工业机器人领域,国外厂商是先行者,在主流市场如光伏、锂电、电子等行业根基深厚。作为后来者,研发方面本土机器人企业也在逐步成长,精密减速器、智能控制器、实时操作系统等核心部件的研发都取得了进展。部分细分领域已走到行业前列,而在光伏、锂电池等主流赛道,也在许多招标项目中敢与国际一二线品牌互争高下。   最后中国制造业虽在2022年经历许多起落,但在疫情封锁、人力紧缺的情况下,坚守一线的工业机器人以及更多新兴的高端装备,帮助不少行业和企业成功度过难关。当危机过去,高技术制造业本身也顺势完成一波迭代与升级,毕竟越是清晰的市场,越需要"质"的蜕变。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智能建造服务商进军煤机行业,如何抢占千亿级市场机遇|大界机器人
阅读下文 >> 各方重金布局的“机器狗”是“玩具”还是“工具”?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自动转载信息、企业用户或网友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信息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第一时间对相关内容进行删除处理。同时对于资讯内容及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表示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www.qqweld.com/news/show-15239.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全球焊接网 或原稿来源。

推荐新闻

更多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 旗下平台:货源网

  • 旗下平台:玩具网

2018-2023 QQWEL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焊接网版权所有 丨 冀ICP备2024057666号
访问和使用全球焊接网,即表明您已完全接受和服从我们的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