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果2:药物涂层球囊干预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的重要途径。然而,这种治疗方法的缺点是药物在病变部位的滞留和渗透性差。该团队报道了一种用于治疗AS的改性球囊涂层的载脂药物纳米机器人。体外和体内实验结果证实,引入亲脂性载药纳米机器人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滞留和渗透性。特别是,NO还可以在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和减少氧化应激方面发挥抗AS作用。载于纳米机器人上的化疗药物PTX可以抑制细胞分裂和增殖,从而发挥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这有助于AS的多模式联合治疗。相关成果以Lipophilic NO-Driven Nanomotors as Drug Balloon Coat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sis“Three laws of design for biomedical micro/nanorobots”为题发表在Small(影响因子15.153)上(Small 2022,2203238),该期刊为纳米科学领域的世界一流刊物。

成果3:肿瘤细胞中谷胱甘肽(GSH)的过度表达极大地抑制了传统的铁下垂诱导剂的治疗效果,因此,控制GSH水平是提高铁下垂疗效的重要途径。该团队构建了一种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NH2-MIL-101的纳米机器人,可以通过在肿瘤中过度表达GSH来诱导形成趋化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纳米机器人在肿瘤中递送和渗透能力的提高,以及构建多模式协同增强铁下垂效应应用于肿瘤高效治疗。相关成果以“GSH-induced chemotaxis nanomotors for cancer treatment by ferroptosis strategy”为题发表在Science China-Chemistry(影响因子10.138)上(Sci China Chem 2022,65,989-1002),该期刊为中国化学领域的一流刊物。

上述科研部分成果和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周敏教授团队合作,并得到国家/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南京师范大学中青年领军人才项目和生物医药功能材料创新平台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