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老龄化问题愈发严峻,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愈加受到重视。
当机器人进军医疗业,无疑为大家都带来了更多便利。
目前业内将医疗机器人分为四大类: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服务机器人。
手术机器人
一台成熟的手术机器人,可以帮助医生精准、高效地完成手术。通常包括:智能机械臂、标志点、光学跟踪定位装置、多功能操作平台、手术规划软件。
对于手术机器人而言,精度一直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人体结构精细,各种组织、血管错综复杂,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毫米级的定位精度,是手术机器人的家常便饭。又正因为定位精度高,使更多的微创手术成为可能。
例如一台神经外科手术,在历经医生一番操作后,患者只留下一个2mm以内的创口。
当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国内也开始涌现出一批有竞争力的手术机器人企业。
康复机器人
康复机器人极大降低了康复师的工作量,提高了治疗效率,并能促进患者主动参与,最终能使康复治疗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
比较常见的康复机器人主要是协助患者恢复身体运动机能的外骨骼机器人。
国内一款自主研发的外骨骼机器人,因为拥有感知和交互技术,配备数十个不同的传感器和多个分布式CPU模块,能使下肢残疾患者“感知”在步行中的变化。
冰冷的骨骼支架,却暖了患者的心。
除了真实步态辅助行走外,还增加了多进程、多模式的康复训练功能,进行步态矫正,能够为因脊髓损伤、脑损伤、骨折术后、人工关节置换、脑肿瘤术后等原因造成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整个康复过程中评估、诊断、训练等所需的装备与系统。
医用辅助机器人
相对于占据大市场规模的手术机器人和拥有最快市场增速的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份额只占了很少份额。但该领域同质化程度低,行业还未成熟,后来者入局机会大。包含了配药机器人、诊断机器人、微生物样本处理机器人、胶囊机器人等。
在医院的肠胃镜检查科里,医护人员可能会让你吞下一颗胶囊状的东西,约十五到十二分钟即可完成胃镜检查,全程无痛,你也不会有传统胃镜的恶心感。
这颗被吞下的小巧胶囊机器人,可以被体外磁场控制在胃部的运动,按需对病灶重点拍摄照片。此外,还不需要担心它滞留体内,因为胶囊机器人会跟随新陈代谢自行排出。
医疗服务机器人
与辅助机器人较为类似,医疗服务机器人同样分担一部分医护人员的工作,不同的是,服务机器人分担的工作更偏向于沉重繁杂的内容,例如搬运病人、器械物流等。
手术室内通行的医用物流机器人,可以在手术室和库房之间自动配送耗材、器械,避免手术过程中耗材运送的不便。
医院里四处通用的消毒机器人,可根据消毒需求变换执行场合。当我们的意识还停留在对消毒的认知是一间密闭的房间里开着紫蓝色消毒灯时,市场上已经出现可以跳脱出需要加热、除湿消毒环境的机器人,依托独特的生物技术,达到同样的消毒效果。
同样,服务于医院场景之外的家庭式健康管理机器人、看护机器人,也为监测健康提供更多的便利。
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大众对健康的崇拜在生存导向下愈加明显。
伴随技术进步,医疗机器人将会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市场,但仍需清醒地认识到,与国外相比,国产机器人存在很大进步空间。
巧用医疗机器人,正视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享受生活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