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化的推移以及人口红利消失所引发的生产力不足,传统的、以人为主的生产模式朝着自动化、柔性化方向发展,并催生出了人机协同作业的新型生产模式。协作机器人的诞生弥补了轻型加工业市场对自动化转型的需求。
1、为什么说协作机器人性价比高?
这里安利一个普遍存在的小误区,“协作机器人就比传统机器人好”,所谓的性价比高并不是与传统机器人比!
本质上讲,协作机器人与传统机器人并无太大的不同,协作机器人大多是基于传统机器人改造的,以面向更多的以人为主要生产力的轻型工业市场。传统机器人做为整个产线的一部分,很难独立调整,但其能完成的大型加工任务也是协作机器人无法胜任的。所以传统机器人与协作机器人之间在短期内并没有太多可替换性。说白了两者都是为了达到人的不同工作要求而生的,社会分工不同而已。
协作机器人结构紧凑、部署灵活,能够与人协同作业,其独立性很强,安全性高,所代替的是单独的人,二者之间可以互换,并共享工作空间,而且操作方式简单易学,整个生产流程具备较高的灵活性。从而弥补人员短缺带来的生产力流失。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协作机器人与人工之间的可替换性,做个简单的比对:
以遨博机器人为例,遨博智能是国内首家致力于轻型协作机器人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针对市场需求推出的i5协作机器人,可以连续24小时作业,额定工作时间是30000小时。遨博的研发团队突破了控制器、电机等多个关键技术,建立研发、生产及售后一体化模式,确保供应链管理,使得机器人整体价位比同等应用机器人低,机械臂本体售价为10万以内,性价比较高。
遨博机器人的工作年限为30000h/12=2500d/365=6.8y ,即一台遨博机器人工作年限约为7年(一天12小时,全年无休);
一个工人的工作成本,除去保险以外我们算做3000元,每天工作12小时,一年3.6万元,两年7.2万元,三年10.8万元……七年25.2万元(一天12小时,25.2万元中不包括保险、福利、休假等)。
单就表面数据对比我们不难看出,一个机器人可以弥补2-3人的工作量,而更多的是机器人带来的延伸利润。其安全可靠性保证与之协作的人员安全降低工伤率,而高精度的特性在完成给定工作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良率。
2、协作机器人可以用做哪些工作呢?
抓取和放置
抓取和放置是现在工厂工人执行的重复性非常高的任务之一,单一枯燥的工作往往会让人产生厌倦并出现失误,重复的肢体运动也会对工人身体造成损伤。抓取和放置的应用对于使用协作机器人的工厂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抓取和放置功能通常需要一个能够抓取物体的末端执行器,遨博机器人的开放性系统和通讯接口提供了强大适应能力,以满足多样化生产的需求。
加工作业
加工作业是指任何需要利用工具操作工件的作业过程。如装配、涂胶、焊接、测试等,需操作不同工具完成重复性的既定路径。此类任务需耗费大量时间时进行作业培训,一但路径修改、任务切换,又需要重新培训部署,而使用协作机器人后,可以通过对一台机器人编程建立工作包,再复制给其他机器人。工作包可以随时保存、更新或切换,大大减少生产的时间成本。
精加作业
精加作业包括抛光、打磨、喷涂等,操作员完成精加工任务需要手用工具并且费很多力气,工作环境往往比较恶劣,对人体造成一定伤害,而协作机器人可以提供必要的适应性和准确性。操作员可以通过路径拖拽、示教编程、离线编程等或多种方法配合使用使机器人顺利执行目标任务。
质量检测
协作机器人还可以对零件进行质量检测。利用协作机器人与视觉等设备的对接,对目标产品时行良品检测,如:拍摄高分辨率图片对精密加工件进行检测、零件与CAD模型的对比确认,从而实现质量检测过程的自动化。
协作机器人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慢慢融入我们的世界。协作机器人也将向着更灵活更通用的方向发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未来。遨博,生产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