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放眼全球的汽车市场,我国无论是在产量还是销量上都已稳居世界第一位。据中汽协统计,过去的2022年,我国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产销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增长96.9%和93.4%,出口突破300万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韧性由此可见一斑。 而在庞大的市场和优越的产业链背后,是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汹涌浪潮,如何踏浪而起,攀上创新竞争的高地,显然成为了如今相关企业在求变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基于这样一个背景,有一些品牌早就已经有所行动,并顺势点亮了新的产业技能树。2022年10月13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将通过旗下CARIAD公司与地平线机器人成立合资企业,开发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从已经披露的合作细节来看,大众将投资24亿欧元,其中10亿美元为对地平线的直接投资,交易预计在2023年上半年完成。 此次合作涉及两个关键性的问题,一是双方合作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上?二是大众作为全球知名的车企,为什么要选择地平线机器人作为合作伙伴?要想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先要弄清楚,大众和地平线机器人这两家企业的品牌背景,最主要的还是地平线机器人到底是一家怎样的企业?据公开资料显示,地平线成立于2015年,目前业务主要是为市场提供智能计算平台及配套软硬件解决方案、工具链、开放平台等;简单一点来说,地平线机器人目前最主要的产业阵地是智能驾驶芯片的研发与生产。并且,他们在此领域已经取得了相当亮眼的成就。截至2022年末,地平线共推出3代车载智能芯片、出货量200万片+、合作车企20+、定点车型70+。或许正因为如此,业内普遍把大众与地平线机器人之间的这次合作视作国际车企与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合资+深度合作」的首个案例,是传统巨头推进战略转型及中国本土化业务的范例。 地平线机器人的创始人兼CEO余凯博士也认为,“此次合作是一个双赢的结果”。这里的“双赢”指的是地平线通过大众打入了国际车企,与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之一锁定了商务关系;而大众则有了地平线机器人的赋能,在智能化的软件、算法和芯片等方面立刻获得了自有研发和供应的能力。如果把此次合作仅仅定义与此,大概也没什么特别之处。毕竟对大部分车企来说,生态共赢才是“有章可循的通向成功的路径”。 然而与其他企业有所不同的是, 地平线机器人的合作理念以及品牌定位; 地平线机器人的定位是通过车载智能芯片做底层赋能,以开放的商业模式,支撑产业链的广大合作伙伴做智能化创新。特别是在此次与大众的合作中,地平线扮演的是Tier2芯片供应商的角色,新合资公司是Tier1,基于地平线芯片的软件开发平台和工具链,去开发自动驾驶的软件硬件整体解决方案,然后交付给大众集团。所以地平线还是作为一个中立方,去给所有主机厂供应基于“芯片+工具链“的整体智能汽车方案,此前与理想、上汽、哪吒、长安的合作皆是如此。而“坚持tier2”也是地平线机器人的一个“长期主义”:不做量产硬件,不做软件捆绑,不做封闭方案,与合作伙伴共建开放的软硬件生态。 从长远的发展视角来看,地平线机器人与大众的此次合作,对整个行业而言无疑是具有某种战略意义的。当然,大趋势已经基本形成,这样的合作模式或许在未来会越来越常见。无论如何,这对于全球的智能驾驶产业来说,都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极具意义的新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