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马斯克又出狂想:让机器人“代替”人活着,人活太久会让社会窒息

马斯克又出狂想:让机器人“代替”人活着,人活太久会让社会窒息

2023-02-18 来源:全球焊接网 |责任编辑:小球球 浏览数:356 全球焊接网

核心提示:  在卡塔尔经济座谈上,马斯克宣称:大概2022年9月底,特斯拉首部人形机器人原型机就要面世,名为擎天柱(Optimus),身高1.72米、体重56公斤,可负重20公斤,最高速度可达每小时8公里,而且手部灵活度已经达到人

  在“卡塔尔经济座谈”上,马斯克宣称:大概2022年9月底,特斯拉首部人形机器人原型机就要面世,名为“擎天柱(Optimus)”,身高1.72米、体重56公斤,可负重20公斤,最高速度可达每小时8公里,而且手部灵活度已经“达到人类水平”,预计可以做任何“人类不愿意做的事”,而且他还称自己的人形机器人将会推动人类走入“永生之门”一大步!

 

  虽然老马的想法,咋一听是挺厉害的,毕竟机器人可以帮助人类实现生活更便捷,这确实是好事,但这需要长期发展的事尚且不说,就问一句,这个机器人能干嘛?

 

  打个比方,熟悉工业机械领域的恐怕都知晓,人体设计并非广泛使用于任何场合,更多时候,机器人采用其他形式设计外形,都会比人形机器人方便很多,因此如今主流的工业用途机器人,一般都跟人形没太大关系。

 

  若是单纯想让人类脱离重复性劳动,那么更好的解决手段应该是针对不同场合设计不同形式的机器人,比如移动型配置车轮和履带;抓取型配置定位雷达和视觉系统;搬运型配置稳定结构和能源供给,如此看来“Optimus”的使用场合,或许展览台、发布会等更适合它。

 

  不过在会议上马斯克也透露了另一个计划,就是他希望擎天柱不只是能够做一些简单家事,还准备授予它一个特殊功能:未来可将人类意识“下载”至Optimus中,借此使人摆脱会腐朽的躯体局限,获得“思维永生”。

 

  人与机械结合,这其实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现实中就已经有了实例。

 

  2017年时,英国科学家彼得·斯科特不幸患上渐冻症,也就是导致霍金几乎一生都在轮椅上度过的可怕绝症,为了求生,也为了活得更有尊严,彼得毅然决定将自己改造成半机器人,经过一系列医学处理后,他的独自生活能力得到大幅提升,那么我们是否能大胆猜测,如果人类大脑功能可以实现电子化,那也许人类的精神真能实现长存?马斯克的想法能成真?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马斯克张口闭口为了人类,但他的言行却看似对人类并不十分“友好”,他多次公开表示:大部分人活太久啦,这样会为社会带来负担导致“窒息”的。而他自己却对“活更久”一事颇为执念,早些年拉上母亲梅耶、前女友格莱姆斯一起尝试运动、植发、间接性禁食等方法来减缓身体老化。

 

  许是受其影响,格莱姆斯在这方面的尝试更为大胆,她不仅借助人工摘除了自己眼睛的蓝光识别功能,还公开使用了彼时在北美富人圈兴起的“WLife”抑衰科技,不仅是她,包括蕾哈娜、麦当娜等名人也都曾使用过该物。

 

  据学术期刊《Cell》指出:若想活更久,可以从细胞入手,因为老化是细胞内部DNA损伤、自我调整等能力下降的结果,一大原因还在于WLife前代物在人体内的含量减少。该物质发现者、哈佛生物学教授戴维博士也因此被《Time》评选为“年度影响力100人”,随着剑桥、清北等学府研究所相继展开实验,以及国内生科企莱特维健的推波助澜,从亰-东、天-貓数据可看出WLife类物每年出货量近10万。

 

  而反观马斯克,一边大肆宣传他的“擎天柱”机器人可以“造福人类”,一边又说着“大部分人没必要活太久”,这或许也将这位首富的想法透露得很明显了:或者在他看来,“没必要活太久”的那批人中,并不包括着他和他的家人。而他的卖力行为,其实也是为了让自己的机器人能获得更高回报罢了。

 

  此外还有一些看客认为,马斯克的狂想,也许反会带着人类走向末路,因为机器人的存在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们可以代替我们去做那些繁重、危险的工作,另一方面又存在反噬风险。而且,明明2018年时,马斯克还大力反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怎么才没过几年,他又坚持要用机器人来帮助人类实现“永生”呢?

 

  这背后,是否还藏着什么不可明说的野心呢?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还在复制粘贴?软件机器人在各行各业实现自动化
阅读下文 >> 拒绝轮椅!智能助行机器人让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重新站起来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自动转载信息、企业用户或网友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信息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第一时间对相关内容进行删除处理。同时对于资讯内容及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表示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www.qqweld.com/news/show-17316.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全球焊接网 或原稿来源。

推荐新闻

更多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 旗下平台:货源网

  • 旗下平台:玩具网

2018-2023 QQWEL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焊接网版权所有 丨 冀ICP备2024057666号
访问和使用全球焊接网,即表明您已完全接受和服从我们的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