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产业领头羊和行业领军企业以及有影响力的企业,积极开展靶向招商、以商招商和补链招商;策划引进一批高端人工智能产业项目和龙头企业。”这是栖霞区计划给予领军型企业的场地支持。据悉,1—3月栖霞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收入达20亿元,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长幅度达到预期。
作为栖霞区去年招引的重大项目,霞智科技成立于去年9月,坐落于栖霞高新区紫东创意园,致力于通过智能机器人技术的自主研发,实现智能机器人行业的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
霞智科技作为中兴发展的人工智能总部,聚焦“商用智能机器人”“3D视觉+AI+5G融合”两大技术方向,致力于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能机器人创新型科技公司。6月23日,市长夏心旻专门参加霞智科技新品发布活动并调研重点工业企业。
“人工智能是南京重点打造的优势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市场前景广阔。希望企业坚持高点定位,强化创新赋能,聚焦细分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拓市场,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夏市长对于人工智能领域,期待满满。
今年,栖霞区提出要把“深化‘双链’融合机制创新,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作为栖霞板块“一区一特色”改革项目,下一步,栖霞区还要统筹发挥三区融合优势,不断创新融合机制、优化发展模式,进一步高质量推动中国(南京)智谷建设,为南京打造“全省第一、全国前三、全球有影响力”人工智能产业地标贡献“栖霞力量”。
政企携手,优化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面对人工智能这一新兴战略性技术,多方正抢抓机遇,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千行百业智能化应用和转型。
《指导意见》还释放了另一个信号,栖霞区正在大力优化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发挥栖霞板块创新圈、孵化圈、产业圈“三圈融合”独特优势,助力产业生态建设和企业健康发展。全力服务市级层面申报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与创新应用先导区,办好2022中国人工智能峰会,围绕英特尔、中兴、奇绩创坛等智谷龙头企业生态圈,举办国内外各类高水平活动不少于12场,不断提高智谷品牌影响力和业界知名度。
在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发展的背景下,栖霞区提出的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举措,这也是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国家战略的积极响应。
“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成效明显且地方财政给予资金安排”,这是栖霞区获得省级层面的督查激励的四项工作之一。
近年来,栖霞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政策强化主体活力、产业聚焦显现创新实力、优势资源释放发展潜力,先后培育出71家科创载体,累计孵育、服务5500余家科技型企业,培育出55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出46家瞪羚、独角兽企业,16家上市企业。
此外,科技部火炬中心近日对2021年度拟备案为国家级众创空间的载体进行了公示,栖霞辖区内的南大科学园创新创业众创空间、南京飞马新立方、芯创光电众创空间3家载体入围榜单,备案总数位列全市第一。
去年十月,栖霞再添人工智能产业新载体——紫金智谷,受惠于区域战略利好,紫金智谷中入驻的企业在引进人才和企业减负方面能受到政策优惠的支持。
紫金智谷将形成以人工智能为主导、数字经济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辅的“2+1”产业体系,成为栖霞区人工智能产业的一张新名片。
释放“栖引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
栖霞区是近年来南京市人口流入最多的主城区之一,也是南京市投资强度最大、国际化人才最为密集的区之一。
一直以来,人才和产业都是“双向奔赴”的。栖霞区将“加快引进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写入了《指导意见》中,还提出了要加速产业链上人才集聚,实现“产业链”和“人才链”联动提升。
致治之道,首重人才。目前,栖霞集聚了诺贝尔奖、图灵奖获得者和国家级人才计划专家85人,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66人,市区两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701人,成功创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江苏省人才工作先进区”。
同时,栖霞围绕地标产业发展,优化实施紫金山英才·栖霞人才计划,聚焦重点人才工程,综合运用高层次人才举荐、引才用才奖补等措施,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动力。
“头雁效应”带动下,栖霞区打造的中国(南京)智谷跃升为长三角产业集聚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AI产业集群之一。目前已拥有国家级重点人才计划、两院院士等领军人才50余人,研发人员5000余人,集聚人工智能企业超320家,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7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