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机器人战士来了!大国未来战争形态已明确,美国俄罗斯均有杀手锏

机器人战士来了!大国未来战争形态已明确,美国俄罗斯均有杀手锏

2023-02-18 来源:全球焊接网 |责任编辑:小球球 浏览数:416 全球焊接网

核心提示:  (美国德事隆公司公开的M5战车机器人系统。可携带无人机和小型排雷车。目前只有4辆)美国人首先展示出了德事隆公司的M5系统无人战车。该项目还没有实战部署,不过该公司人员声称技术已经成熟,并且经过多次测试

  (美国德事隆公司公开的M5战车机器人系统。可携带无人机和小型排雷车。目前只有4辆)美国人首先展示出了德事隆公司的M5系统无人战车。该项目还没有实战部署,不过该公司人员声称技术已经成熟,并且经过多次测试。M5无人战车重10.5吨,长度只有5米多,高度才1.5米。轻型战车更小:整个长度才4米多点。而且美国佬似乎很喜欢科幻造型,连动力系统都要搞现在少见的全电动系统。整辆车可以最高时速达到96公里!并且它的履带采用橡胶履带,这样开起来的时候没有多少噪音。车上武器装备采用了模块化射击,简直是武装到了牙齿:有30MM机炮、轻重机枪、反坦克导弹和40MM榴弹发射器。根据不同任务还可以安装扫雷等设备,并且携带一架无人机和一个小型排爆机器人。观测系统有热像仪和日间摄像机,它的人工智能处理数据系统很强。这辆车可以在夜间和雨雾天气下照样正常行驶,防御方面可以抵挡12.7mm子弹的攻击,当然也可以再披挂一些附加装甲加强。智能化在这辆车上体现比较明显:它可以通过遥控来行驶,更可以通过事先编程好的路线自主行驶。

 

  (俄国平台M战斗机器人,车很小。但是突出了火力,缺点是装甲差,越野能力差。目前已经投入乌克兰战场)俄国人更猛一点,他们的战斗机器人更突出火力。他们最近推出“平台M”无人车,这辆车只有800千克。车很小,但是攻击火力无比凶猛!它能携带4枚RPG火箭弹和一挺7.62MM机枪,这种火力不要说对付普通轻步兵,就算是对付那些乌克兰步兵战车都没问题。它的时速只有20公里,遥控距离有1500米,续航力有48小时。这种车的主要任务就是和己方步兵连一起行动,唯一的缺憾就是车太小,越野能力有限、装甲防御能力也有限。

 

  (另一款RVM无人战车,但它完全依赖美军步兵遥控,基本没有人工智能。这辆车在阿富汗实战过)

 

  (美国黑骑士无人坦克,可以通过美国步兵战车遥控指挥多辆机器人。它具有人工智能能力,但因为未知原因,这款机器人没有批量服役)另外一款俄制战车机器人就是天王星9,这辆车已经在叙利亚战场上实战过了。它能直接和对方的步兵车、坦克甚至攻击直升机和无人机对抗。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火力装置布置在战车机器人身上:一门30mm机炮、4枚反坦克导弹、6枚防空导弹、一挺7.62MM机枪。这辆车是按照俄军步兵战车的标准来设计的,它可以和己方的坦克、步兵车一起协同作战。

 

  (俄罗斯天王星9无人车,参加过叙利亚实战。它啥都会,打飞机、打坦克、打步兵。)

 

  (战友无人车和旋风无人车。前者是著名的卡拉尼什集团研制。后者是BMP3步兵车改进研发,很重,但是携带的武器弹药很多)说了这么多,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1,时代在飞速发展,战车机器人的出现改变了陆战模式,以后是先进装备塑造战场模式;2,无人装备的加入,会提高军队后勤、侦察和火力支援方面的作战效率;3,机器人装备的加入导致军队对战场信息获取能力加强,敌军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无人机和侦察狗之类的装备优先发现,一发现就会被系统的无人机和火力支援车定点清除,而敌军连己方士兵的身影都没见到;4,大大减少了己方有生力量的死亡率,机器人作战取代有人作战的意义很大一部分就是降低士兵死亡率,用钱和装备砸进去总比自己的士兵一批批去送死要好很多;5,对敌军进行巨大心理威慑,当一批批无人机、战车机器人和机器狗被杀完一批又来一批,你说敌军的顽抗到底的那种心理会不会彻底崩溃?

 

  (未来的战争模式。不过这一切仍然是人类在幕后操作遥控。因为目前机器人还无法做到完全智能自主作战)未来的战争正在发生变革,战斗机器人的加入明显是一个时代变换的里程碑标志物。以后的时代有可能不是人和人互相肉搏。目前的机器人还无法做到完全智能自主作战,他们仍然需要人类在幕后幕后操纵。双方军队之间互相对抗的将不再是人,而是大量的无人机器。战争的双方谁在这方面有弱点,那就会被轻而易举地打垮!

打赏

相关阅读:

机器人战士 战争科技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英特尔:2030年将实现万亿级晶体管芯片设计
阅读下文 >> 人形机器人、仿生手、心脏防弹衣……全球硬核科技涌入进博会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自动转载信息、企业用户或网友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信息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第一时间对相关内容进行删除处理。同时对于资讯内容及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表示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www.qqweld.com/news/show-17768.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全球焊接网 或原稿来源。

推荐新闻

更多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 旗下平台:货源网

  • 旗下平台:玩具网

2018-2023 QQWEL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焊接网版权所有 丨 冀ICP备2024057666号
访问和使用全球焊接网,即表明您已完全接受和服从我们的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