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郝文钧并没有研发机器人的相关专业背景,只是业余时间喜欢做些木工活儿。接到任务后,他购买了相关专业的书籍,又上网查阅了大量资料,给自己“充电”。同时,市公安局科信总队帮助他的团队联系到公安部相关专业技术单位的专家,讲解理论知识,指导研发工作。
凭借刻苦学习和专业指导,郝文钧很快掌握了研发所需的知识,开始攻坚。
“
不惧艰苦攻克技术难关
在郝文钧开始研发工作之前,特警总队已经研发出了一款智能水上救援机器人,但这款机器人体积很大,不方便携带。因此,如何让新的机器人既便于携带又能适应突发救援需求,是郝文钧在研发工作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研发的每一步都充满艰辛。一开始,机器人下水后,推进器很容易被水草缠绕。郝文钧先后尝试了多种动力装置,一遍遍地测试,最终决定选用一种内置隔离网的推进器,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
郝文钧用于测试机器人的场地是一片开阔的水域,岸边没有树木遮阴,只有滋生蚊虫的低矮灌木和草丛。每次测试,他都要在湖边站上大半天,皮肤被晒得黝黑不说,还被叮得满身包。尽管如此,他非但不觉得辛苦,反而非常兴奋,“只有进行了测试,才能知道我们的机器人哪里还有缺陷,还需要改进……”
在一次测试中,郝文钧发现,紧急情况下,操作员很容易忙中出错,将没有启动的机器人直接抛进水里,然后不得不把它捞回来启动,势必会耽误宝贵的救援时间。为此,他经过研究,为机器人增置入水自动开启功能,切实方便一线民警使用。
“
参与一线救援显成效
外形小巧轻便,水上行进快速灵活,有效遥控距离1公里,续航大于40分钟,能承载约两个成年人的重量,4G视频回传、远程喊话、开启照明……经过数月艰苦研发,一款全新的便携式智能水上救援机器人诞生了。
2021年7月,河南发生特大暴雨灾害,公安特警总队委托生产企业携带一台新研发的机器人前往河南,参与一线救援。郝文钧说,看着自己研发出的机器人为救援工作出力,他倍感骄傲。
更让郝文钧开心的是,经市公安局科信办“牵线搭桥”,郝文钧及其研发团队积极与基层单位对接,组织基层民警试用这款机器人,及时收集反馈意见。“感谢领导和相关部门对我们研发工作的支持,让这款机器人能够第一时间服务基层,服务一线警务工作,这也激励着我在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带劲儿。”郝文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