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我校青年科学家工作室建设项目的支持下,我校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黄永宪教授、曹健教授团队在国际材料科学研究领域著名期刊《材料科学进展》(ProgressinMaterialsScience,影响因子31.560)发表了题为“搅拌摩擦焊固有模式及其控制策略”(Recentprogressoncontrolstrategiesforinherentissuesinfrictionstirwelding)的长文综述,这是我校首次在该期刊上发表焊接领域的论文。材料学院青年教师孟祥晨博士为第一作者,黄永宪教授和曹健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我校为第一单位;论文作者还包括德国亥姆霍兹材料研究所的沈俊军博士和JorgeF.dosSantos教授。
此次发表的论文共74页,引用参考文献349篇,含插图85幅、数据表格8个,涵盖了该团队十余年来对该专题方向的相关研究成果。全文以我校搅拌摩擦焊接团队和国内外学者在搅拌摩擦焊接固有模式及其控制策略方面取得的成果为主线,对该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评述与归纳,并对搅拌摩擦焊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该文的发表将进一步提升我校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影响力。
在节能减排和制造强国的大环境下,基于轻量化设计来提高能效比已成为航空、航天、车辆、舰船等领域的共同目标,开发大承载高可靠焊接技术是行之有效的途径。搅拌摩擦焊作为一种固相焊接方法,具有焊接温度低、塑性变形剧烈、接头强度高、残余应力与变形小、绿色无污染等优势。团队先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预研、装备预研、商飞创新基金、我校青年科学家工作室建设项目和一院、二院、八院、上飞、唐车、哈飞等企业合作横向项目的支持下,围绕复杂结构全搅拌摩擦焊制造、大承载控形控性和轻量化设计三个基本问题,针对焊缝形性共控、显微组织结构演变与性能调控、复杂环境下接头承载与损伤行为等应用基础科学开展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自支撑、无减薄、填充式和随焊碾压搅拌摩擦焊等方法,突破了复杂结构、固相近等强修复、无减薄焊缝成形等技术瓶颈,为重大工程中关键部件的可靠焊接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与储备。
团队相关研究成果在复合材料系列(CompositesPartA和CompositesPartB)、材料科学与技术(JournalofMaterialsScience&Technology)、材料科学与工程(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A)、焊接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3项,逐步实现了由基于工艺创新,向基于原理创新的转变,现已具备“研发-装备-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交钥匙工程能力;相关成果作为重要支撑曾获省部级和国家级科技奖励。
http://news.hit.edu.cn/2020/0707/c420a219615/page.htm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pmatsci.2020.100706
XiangchenMeng,YongxianHuang,JianCao,JunjunShen,JorgeF.dosSantos.Recentprogressoncontrolstrategiesforinherentissuesinfrictionstirwelding.ProgressinMaterialsScience.2021,115:1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