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北斗将建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北斗将建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2020-08-05 来源:中国焊接协会 |责任编辑:小球球 浏览数:735 全球焊接网

核心提示: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北斗将建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正式开通,北斗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8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




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北斗将建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正式开通,北斗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8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北斗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工程卫星系统总师谢军,北斗三号工程卫星系统总师林宝军,北斗三号工程运控系统总师陈金平,介绍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及今后发展的有关情况。



  为用户提供连续、稳定、可靠的一流服务



  北斗三号具备导航定位和通信数传两大功能,可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区域短报文通信等7类服务,是功能强大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是特别好用的系统。短报文通信服务进行了升级拓展,区域通信能力达到每次14000比特(1000汉字),既能传输文字,还可传输语音和图片,并支持每次560比特(40个汉字)的全球通信能力。星基增强服务具备一类垂直引导进近(APV-I)能力,填补了我国星基增强服务空白。国际搜救服务检测概率优于99%,具备返向链路确认特色能力,显著增强遇险人员求生信心。此外,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还能提供最高厘米级定位服务。”冉承其介绍,兼容互操作是卫星导航系统之间非常重要的合作内容,北斗跟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后续要进一步推动在应用、技术、后续发展等方面的合作。



  陈金平谈到,北斗三号系统有30颗在轨卫星、几十个地面站,星与星要组网、星与地要组网、地与地要组网,组网关系极其复杂。在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确保服务连续不中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建立了充分的故障处置预案。每一次故障出现,运维人员在及时进行处置归零的同时,也强化落实举一反三,建立积累故障处置预案库。二是建立了充分的运维保障手段。北斗三号系统设计时,就同步安排了相应的运行保障系统建设。同时,建立了干扰检测系统、训练保障系统,为系统的稳定运行起到保驾护航作用。三是建立了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北斗系统长期坚持的“多方联保机制”,还有状态会商机制、常态巡检维护机制,把运维人员与系统的运行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为全世界范围内的用户提供连续、稳定、可靠的一流服务。



  “北斗未来应用道路依然漫长,还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冉承其指出,第一,构建完整的政策保障体系;第二,更加开放、更加融合,让北斗产品更早地深入到各行各业;第三,要进一步推动卫星导航和新兴技术的融合,比如5G、移动通信、大数据、互联网等,带来新的更多的模式、业态和经济增长点;第四,进一步注重科研创新。创新是北斗建设和应用永远的灵魂,创新也会带来产业、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



  打造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对于下一代北斗建设发展的话题,冉承其表示,要在2035年前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为未来智能化、无人化发展提供核心支撑,持续推进系统升级换代,融合新一代通信、低轨增强等新兴技术,大力发展量子导航、全源导航、微PNT等新质能力,构建覆盖天空地海、基准统一、高精度、高智能、高安全、高效益的时空信息服务基础设施。简单来讲,就是从室内到室外、深海到深空的立体服务覆盖的更强、更安全、更可靠的系统。



  冉承其进一步解释,卫星导航有天然的脆弱性,信号弱、容易被干扰,进入室内会有一定影响,水下导航也会碰到很多困难。最近火星探测器顺利升空,未来还要向深空、向更远的宇宙探测,导航方面北斗应该作出应有的贡献。所谓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PNT体系)就是以卫星导航作为核心和基础,把现有的各种各样技术融合在一起,让它更安全、更高性能、更可靠。



  冉承其还谈到,北斗高精度应用,现在是地面的系统,仅中国地区能享受到。要把高精度的服务向全世界分享,就要把高精度这张网搬到天上去,将在2025年前建设一个天基的低轨星座系统,让全世界都享受到北斗的厘米级定位服务。(记者刘小兵)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北斗三号核心器部件全部国产
阅读下文 >> 世行:全球天然气燃除量达到09年以来最高水平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自动转载信息、企业用户或网友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信息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第一时间对相关内容进行删除处理。同时对于资讯内容及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表示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www.qqweld.com/news/show-2470.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全球焊接网 或原稿来源。

推荐新闻

更多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 旗下平台:货源网

  • 旗下平台:玩具网

2018-2023 QQWEL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焊接网版权所有 丨 冀ICP备2024057666号
访问和使用全球焊接网,即表明您已完全接受和服从我们的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