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装备市场看好
刚发布不久的中国船舶集团高质量发展战略纲要中,从海洋装备、制造+服务完整解决方案以及技术创新三方面阐述了我国船舶行业的发展新机遇。
纲要首先提出,海工装备正在成为船舶制造企业的新的发展方向。从海事需求看,除邮轮等少数船型需求旺盛外,民船海工的总体需求中短期内很难摆脱低谷区,国际船舶海工市场供过于求将是常态,但海洋经济发展所催生的其他海洋装备的需求潜力巨大。
我国造船企业上半年在海工市场的业务可圈可点。近日,在海工市场一直发展良好得厦船重工近日中标海上风电场海上升压站建造及安装项目。同期,厦船重工所还承建了2800客邮轮型客滚船首批成品舱室单元成功进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6月我国最大水深海底管线铺设项目首阶段作业顺利完工,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资源开发能力获得重大突破。由振华重工南通传动设计制造的托管架绞车和滑轮组顺利通过实战检验,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业所在的陵水17-2气田是我国首个深水自营大气田,这次铺管作业水深1542米,创造了我国海底管线铺设水深的新纪录。建造期间,南通传动克服了春节假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困难,按期发运并交付了绞车及滑轮系统。
完整产业解决方案受欢迎
从供给来看,我国船舶工业正加快由制造向制造+服务、由提供产品向提供完整系统解决方案转变,对企业资源整合和系统集成能力要求更高;同时,在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推动下,船舶工业竞争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到效率、质量、品牌上。作为我国船舶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将制造服务生产企业与当地行业相融合。
6月3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武船集团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与国信中船(青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在青岛西海新区正式签署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的建造合同。
该养殖工船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联合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青岛蓝色粮仓海洋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进行详细设计,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渔业产业转型的重要抓手。
同期,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环境公司成功中标"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基础能力建设(一期)标包4应急监测船船体",该项目是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建设的重要工程。
现在船舶行业像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这样服务与制造相结合的模式正在成为更多企业的核心项目。
绿色与智能制造技术成主流
从技术趋势看,国际海事新规则、规范深化,全球船东需求升级,绿色环保、信息化和智能化日益成为未来需求的主流,要求企业持续提升产品的节能环保、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绿色制造、智能制造。
特别是船舶高端核心零部件近期取得了多项突破。近日,由中国船舶自主研发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船用双燃料发动机正式面向全球市场发布。该机型的成功研制标志着我国高端海洋装备自主研发制造水平实现了新的突破。
发动机是全船最主要的核心部件,这款发动机也是全球首制最大的双燃料发动机,由天然气和传统燃油机两种模式组成,绿色环保又保证了强大的动力输出。
据了解,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速,贸易量的增加,航运公司为了提高竞争力降低单位集装箱的海运成本,集装箱船也随之越来越大型化。目前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装载能力已经达到23000个标准箱,比10年前多出将近1万箱,而新一代超大功率双燃料发动机可以满足未来超大型集装箱船的动力需求。
此外,无人驾驶集装箱发动机也成为市场的又一热点。日前,我国首艘具有智能航行能力的集装箱运输商船"智飞"号在青岛开工建造。凭借高效可靠等优势,潍柴全新一代高端船舶动力WH20成为该艘船主推进动力,彰显了潍柴助力智能航运、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底蕴与实力。
"智飞"号总吨位5644吨,将配备我国自主研发的智能航行系统,具有人工驾驶、远程遥控驾驶和无人自主航行三种驾驶模式。"智飞"号的建造对我国探索、掌握船舶智能航行自主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专家分析表示,现在船舶工业竞争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到效率、质量、品牌上。从技术趋势看,国际海事新规则、规范深化,全球船东需求升级,绿色环保、信息化和智能化日益成为未来需求的主流,要求船舶企业持续提升产品的节能环保、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绿色制造、智能制造。(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