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国防疫机器人发展背景
2.1 新冠肺炎疫情发展状况-新冠病毒传播的三种途径
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1 新冠肺炎疫情发展状况-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
2019年12月底,湖北省武汉市监测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武汉地区出现局部社区传播和聚集性病例,其他地区开始出现武汉关联确诊病例,中国全面展开疫情防控;随后全国新增确诊病例快速增加,离汉离鄂通道关闭,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全国疫情防控正式展开,疫情蔓延势头初步遏制;2020年4月以后,以武汉市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境内疫情总体呈零星散发状态,局部地区出现散发病例引起的聚集性疫情,境外输入病例基本得到控制,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2 防疫机器人发展产业基础-公共和医疗服务机器人占比过半
根据中国电子学会统计数据,2014-2018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018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16.5亿美元,同比增长30.1%;2019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22亿美元。
其中,我国家用服务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和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分别为10.5亿美元、6.2亿美元和5.3亿美元,占比分别为47.7%、28.2%和24.1%。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2 防疫机器人发展产业基础-无接触经济异军突起
新冠疫情的爆发是典型的外生事件,导致传统经济生活受到严重冲击甚至引发“停摆”,而无接触经济则迅速发展。居民健康安全方面的需求催生了“无接触”式消费方式。据互联网平台美团外卖发布的《无接触配送报告》显示,疫情防控期间采用“无接触配送”的订单占整体单量的80%以上;
“无接触+模式”也成为疫情期间社会生产活动的标配。春节期间线上办公APP钉钉和Zoom新增用户增幅分别为703.11%和662.75%;
线下实体商店通过“云”方式获客,直播电商平台等新媒体直播经济主体、直播经济产业链等新业态新模式,如雨后春笋快速发展。
注:美团统计时间为2020年1月26日至2020年2月8日
资料来源:美团外卖、人民论坛网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3 防疫机器人发展政策环境-政策推动防疫机器人的研发与落地
战胜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在疫情期间,工信部等部门发布多项有关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疫情防控的政策,广大人工智能企业积极响应、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推动肺炎CT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疫情防控机器人、智能测温系统、疫情防控外呼机器人等智能技术在防疫抗疫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4 防疫机器人发展技术环境-环境感知技术
环境感知技术是防疫机器人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与机器人的地图构建、运动控制等功能息息相关,机器人一旦失去感知能力将无法完成具体的工作和任务,因此环境感知技术是防疫机器人技术体系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机器人的感知功能通常需要各类传感器来实现。借助传感器,机器人能够及时感知自身和外部环境的参数变化,为控制和决策系统做出适当决策提供数据参考。
资料来源: Aminer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4 防疫机器人发展技术环境-运动控制技术
运动控制指机器人为完成各种任务和动作所执行的各种控制手段,即包括各种硬件系统,又包括各种软件系统。控制系统是提高机器人性能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加速度控制、转矩或力矩控制等几种控制类型。
防疫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主要有电机系统和液压系统两种方式,对于防疫机器人来讲,定位导航和运动协调控制是运动控制方面两项最重要的任务。
资料来源:亿欧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4 防疫机器人发展技术环境-人机交互技术
人机交互是指借助计算机外接硬件设备,以有效的方式实现人与计算机对话的技术。在人机交互中,人通过输入设备给机器输入相关信号,这些信号包括语音、文本、图像、触控等的一种或多种模态,机器通过输出或显示设备给人提供反馈信号。
在防疫机器人中,人机交互技术主要应用于智能对话、移动跟随、人员引导、身份识别、咨询问诊等场景中。
资料来源: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八研究所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4 防疫机器人发展技术环境-AI智能测温
疫情期间最重要的防疫措施之一就是要对人群进行体温检测。AI智能测温能够在无需群众配合或弱配合的情况下,完成3-5人/批次的面部温度快速检测。对体温超出一定阙值的人员,系统将以秒级发出警报,并提供人脸图像信息,帮助工作人员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AI智能测温的关键在于红外测温,红外测温快速直观,能够实现24小时非接触式测温。
资料来源: 公开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