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国产手术机器人上岗:“眼神”更准“ 刀法”更稳

国产手术机器人上岗:“眼神”更准“ 刀法”更稳

2020-11-11 来源:全球焊接网 |责任编辑:小球球 浏览数:946 全球焊接网

核心提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主任周宗科介绍手术情况。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寰 摄  ●西南地区首例  华西医院日前成功完成国产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不同寻常之处  能将假体膝关节放置在最佳位置,把创伤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主任周宗科介绍手术情况。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寰 摄   ●西南地区首例   华西医院日前成功完成国产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不同寻常之处   能将假体膝关节放置在最佳位置,把创伤降到最低   ●未来的普及   有待手术机器人国产化后,成本大大降低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寰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功完成西南地区首例国产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手术,65岁的病人王女士于11月4日顺利出院。“这是一项重大技术突破,标志手术机器人进入人体‘硬组织’领域。”该手术团队负责人、华西医院骨科主任周宗科评价。   如今在医疗界,手术机器人已在多个领域有效助力医生工作。其具体是如何操作的、有什么优势?是否会降低对医生的要求?在国内的应用情况又如何?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多名医务工作者。   1 这是一台什么样的手术?
  手术机器人帮忙,为患者换膝关节,精度与安全度大大提高   20年来,由于饱受膝关节骨关节炎折磨,王女士上楼、下蹲、久行、久站后,膝关节疼痛难忍。其间,她辗转多家医院治疗,并服用镇痛药物及各种理疗,效果均不理想,病情对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患者双膝内翻且无法完全伸直,双膝关节骨关节炎已经达到终末期,出现‘骨磨骨’,只有通过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才可能缓解病痛。”这是在华西医院骨科,周宗科为王女士所作的病情评估。   10月29日上午,王女士接受了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这是一台不同寻常的手术。术前先“模拟”——医生将患者的CT扫描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在电脑上标记出每一个在手术中需要操作的部位,凭借骨圣元化手术辅助系统(手术机器人)展开手术,其间一边观察预期效果,一边进行可能的修改调整。   在“模拟手术”取得预期效果后,手术团队才真正展开实操。因为前期做了大量“预演”,实际手术过程非常顺利,出血量极少,把病人的创伤降到了最低。   “得益于手术机器人,手术的精度与安全度大大提高。”周宗科表示,该手术辅助系统能够将假体膝关节放置在最佳位置,不仅提升患者舒适感,更延长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甚至可实现终生不再更换”。   术后很短时间,王女士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下地走路,且原来的疼痛感也消失了,相比她一周前入院时的状态,简直是天壤之别。“这一天,我盼了20多年!”王女士很激动。   2 机器人怎么参与手术?
  除了让医生精准找病灶,还能用机械手臂代替人手操作   手术时,机器人如何参与其中?周宗科给记者看了一段视频:医生并不需要像传统手术那样用肉眼盯着病人身体,而是改为注视电子屏幕,屏幕上则清楚地显示了手术器械的空间位置及病人的手术区域;在确定好位置后,医生只需按下相关器械开关,即可在与该器械相连的机器臂辅助下展开精准的截骨等手术操作。   传统手术中,需要凭借医生的经验去探查病灶,对医生个人的临床知识、操作熟练度、手术技巧等依赖性很高,加上人的手指的灵活性有限,尤其是一些隐蔽、复杂的部位,手指根本无法触及。而手术机器人则突破了人手的极限,其机械手臂代替人手实施操作,不仅可以毫无压力地实现360度自由摆动及各个方位旋转扭动,缝合打结也相当灵巧,从而让手术操作更加精细准确。   同时,手术机器人的探视镜头也突破了肉眼的极限,手术机器人配备的“立体图像显示窗口”,可以将手术视野放大数倍。医生看得更清楚,手术效果也会得到明显提升,尤其是恶性肿瘤治疗等长时间的复杂手术。   机器人在妇科手术中用得更多。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副教授郭涛介绍,绝大部分妇科手术都是在狭窄的盆腔内完成,对医生的肉眼而言,其视野与空间都非常有限,即便加入腹腔镜技术,传统条件下展开精细化的复杂操作也很难。“而用机器人帮忙做手术,的确就能增加很多优势。”   3 机器人让医生变“懒”?
  不存在的!不是替代医生,而是帮助医生提升手术能力   “其实,手术机器人反而对医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周宗科认为,手术机器人并非替代医生,而是进一步提升了医生的手术能力。   “治疗病患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除了手术,还有术前诊断、术后恢复等多个环节。目前,手术机器人只是参与到手术这一个环节,而且在本质上,手术操作也依然由医生完成。因此,机器人不可能取代医生,更不会降低对医生能力的要求。”周宗科说,“但手术机器人可以辅助医生把原来凭借经验来完成的操作予以标准化,有效提高准确率。”   “从传统的开腹手术到腹腔镜手术,再到手术机器人,这是医疗技术不断提高的体现,手术造成的创伤越来越小,精确度也越来越高。”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医生张元川认为,手术机器人能有效提升效率,“传统手术可能需要4名医生,每名医生的技术还参差不齐。但有了手术机器人,或许只需要一名主刀医生即可。”   手术机器人更可以助力医疗资源“共享”。“如一名患者远在千里之外,需接受复杂的手术,但是当地医生缺乏操作能力,这时只要有网络,华西的医生就可以远程遥控,为患者完成手术。”郭涛说。   4 手术机器人能否普及?
  进口机器人价格高昂,国产化后有望让更多寻常百姓分享智慧医疗红利   其实,在国产手术机器人亮相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医疗界已经赫赫有名。同时,在发达国家,手术机器人也广泛应用于妇科、泌尿外科、普外科及胸外科等。然而目前在我国,开展机器人手术的医院还并不多。   四川省内的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2014年由华西医院引进。但截至目前,华西医院也仅有两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今年年初,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购入一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成为成都市级医院中首家。   华西医院设备物资部负责人介绍,买一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需要2000万元,且每年的维护成本也在100万元以上,“因此,平均每台机器人手术要比常规手术高四五万元,且无法医保报销。”对于很多病人来说,这无疑极大增加了治疗成本,也让手术机器人的引进与发展受限。   据了解,华西医院骨科利用骨圣元化手术机器人置换膝关节因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因此尚未制定价格,但相关医生表示,手术机器人实现国产化,“成本肯定会大大降低”,降低的幅度还不小。随着成本的降低和社会的进步,今后医保报销也是有可能的。届时,寻常百姓也能分享智慧医疗红利,手术机器人在国内大规模应用的日子才真正到来。   声音
  机器人应该是医生的AI,而不是AI医生。   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能够超越人的生理和智力的极限,提升健康医疗服务的精准度和效率,但是人工智能永远不可能代替人。因为人工智能所能做的是处理确定性事件。而在我们医疗实践中,不确定性是常态,每个健康人、每个患者都不一样,即使患有同一种疾病,疾病的病程、病理特征以及疾病载体即病人的生物学特征、心理学特征和社会学特性,都有很大差异,这个时候人工智能就“瞎”了。所以,人工智能能够有效处理的是确定性事件,不确定性事件只有留给人来处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 董家鸿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智能医疗产品开发商科亚方舟医疗完成2亿人民币C轮融资
阅读下文 >> 【仙工智能】携手电信 智享5G,仙工智能(SEER)亮相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自动转载信息、企业用户或网友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信息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第一时间对相关内容进行删除处理。同时对于资讯内容及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表示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www.qqweld.com/news/show-5349.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全球焊接网 或原稿来源。

推荐新闻

更多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 旗下平台:货源网

  • 旗下平台:玩具网

2018-2023 QQWEL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焊接网版权所有 丨 冀ICP备2024057666号
访问和使用全球焊接网,即表明您已完全接受和服从我们的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