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马逊仓库中工作的Kiva机器人 简单来说,AGV是一种能通过电磁轨道、二维码等导航方式,沿着规定导航路径行走的机器人小车。这类机器人早期主要被应用在生产制造领域,丰田、大众等全球主要汽车厂都在制造和装配线上广泛使用AGV。 有了老大哥兼风向标亚马逊的“加持”,AGV概念迅速火遍电商物流圈。在大洋彼岸的中国,海柔创新、新松、快仓、极智嘉等新兵老将争相入局。根据极客公园的报道,截至2018年底,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共出现了50余家仓储AGV企业。 事实上,大约正是在2018年前后,欧美业界开始重新评估AGV在电商仓储领域的普遍适用性。经过数年的验证,大家发现,AGV的灵活程度似乎无法适应电商业务量的脉冲式波动——因为仓库中每增加一台AGV,都必须对环境做出重新布置。重度的前期投入和后期叠加成本使得其回本周期遭受考验。 在亚洲市场,电商仓储AGV也经历水土不服。例如,亚洲客户普遍非常重视仓库的有效使用面积,而AGV所需的二维码、轨道等导航指引,以及其固定的移动轨迹,都不利于仓储面积利用率的提升。


Locus Robotics的仓储AMR产品 以拣货AMR为例。机器人收到订单后,会即刻根据各商品所在仓位规划出最优路线,“行走”到相应位置后,提示该片区的工作人员将商品放入料箱,再移动至下个拣货点,直到整单拣选完成并输送至打包台。而且,每趟行程可以拣取多个订单。 如此一来,工作人员只需在各自负责的片区内配合装载或打包商品,由AMR来打通从订单获取到打包的效率,实现订单到人的自动化。 有趣的是,上文提到的Kiva Systems的早期团队中,分离出当下全球知名度最高的两个仓储AMR品牌:Locus Robotics和6 River Systems。后者在2019年被电商巨头Shopify以4.5亿美元收购。 国内则有灵动科技、以及在海外市场风生水起的Syrius炬星等专注AMR的企业诞生。此外,大量传统物流AGV玩家也纷纷向AMR转型。

Syrius炬星与日本三菱商事合作的AMR开放实验室 根据权威数据机构Interact Analysis的报告,2019年全球AMR行业总营收为7.49亿美元,同比上升70%;即使在被新冠阴影笼罩的2020年,年增长率也预计将达到45%,让外界对其在后疫情时代的发展颇为关注。 未来:多产品形态服务细分场景,迈向自动化闭环 尽管未来可期,但不容忽视的是,AMR整体上仍处于早期落地阶段。在拣选、出入库等电商仓储物流的细分场景中,我们已看到部分经过商业化验证的解决方案,但仍未形成成熟的全场景产品闭环。 毫无疑问,针对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先聚焦细分场景做精细化打磨,再考虑平台化扩张,是最踏实可靠的路径。即便在成长自AGV时代的企业中,我们既看到依然专注做箱式仓储机器人的海柔创新,也看到注重打造产品矩阵的极智嘉。 反观仍有大片留白待探索的电商仓储AMR市场,企业能否尽快跑通客户痛点和产品体验、核心技术能否快速移植并实现产品平台化,必将是决定下一步竞争格局的关键。我们由衷希望,相信科技价值的人们,能够带着敬畏心和专注力稳健前行,勿让新生产方式成为资本游戏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