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现场,武昌理工学院队员们为“包弟”进行调试。 “名字取自巴金的散文小狗包弟,这个机器狗很像我们平时家里养的狗,它也和我们一起度过了很多时间,我们为它倾注了很多心血。”本次比赛的队长余辉说,“包弟”的夺冠优势在于过弯时候非常稳,不仅不会冲出赛道,而且速度远超其他队伍。这得益于队员们在设计时对它的跑步姿势进行了优化,保持稳定性的同时让速度也得到了提升。 “在比赛场上,机器狗对赛道的判断很重要。我们通过设计算法让它能够分辨复杂的弯道情况,还能根据不同赛道进行加速减速,在不小心超出赛道的时候还会自动返回赛道,不需要过多的人为干预。”队员刘宗文说,夺冠的背后是无数次的失败和尝试,队员们常常为了一个技术问题日以继夜地钻研。
据介绍,近年来,武昌理工学院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影响力,在全院刮起一股强劲的“机器人热”。有协会成员自己研发的可以和人进行简单交流沟通的人型机器人,其中,有可以进行颜色分拣、筛选快递或者水果的机械臂,有为人进行按摩的“按摩机器人”,有为人们端茶送水的“酒保机器人”,还有为餐厅上菜的“餐饮服务机器人”。 “为了赶上世界机器人发展的潮流,我们在智能机器人的创新应用方面有很多特色和亮点,依托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专业社团的开设,通过以赛促学培养的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指导老师李雅琼说,机器人研究涉及力学、机械学、电子学等多个学科,参赛学生在机器人大赛过程中不仅可以扩展知识面,还能促进学科交叉,迅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