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在临港新片区传出重磅消息:商汤科技上海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与赋能平台项目和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NGO)签署合作备忘录,该人工智能计算与赋能平台项目也已顺利封顶,未来将满足4个超大型城市的计算需求。昨日从浦东科经委了解到,截至2020年底,浦东人工智能企业约达600家,涵盖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及应用层,相关产业规模预计达910多亿元,以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变革的效应逐步显现。 浦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链基本形成 图像识别、语音信息识别、文字资料识别,是拉动人工智能发展的三驾马车。在一场人工智能与数字化发展峰会上,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人工智能负责人全兵向业界介绍了一套融合了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AI技术方案,得益于该套技术,中国移动自动化流程覆盖率达到了90%,NLP(自然语言处理)识别准确率达到了80%以上。 提供这一人工智能创新技术的是浦东企业——达观数据。达观数据创始人陈运文透露,公司正研发多款新“机器人”产品,包括合同文档审阅机器人、办公公文处理机器人、智能投行文档质控机器人等。 就在本月,达观数据获批建立上海市专家工作站,复旦大学黄萱菁教授受聘为工作站首席专家。专家工作站的成立将促进达观数据进一步引进企业高层次人才和产学研的结合,也将为推动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积极落地作出更大贡献。 浦东科经委方面介绍,浦东人工智能企业约600家,人工智能核心产业链基本形成,既有凭借领先技术在“云端”助力产业转型的“新锐”,也有涉及“地面”“海洋”、深入生活方方面面的“先锋”。 如基于张江企业闪马智能提供的VisionMind非机动车管理系统,在浦东的马路上,凭借外卖小哥制服背后的一串数字,“一人一码”下,一旦外卖骑手在驾驶电动车时存在闯红灯、不戴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就能被这套系统毫秒内识别并上报,减少了安全隐患。又如云从科技携手水利部水科院、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技术,对裸鲤的繁育数量及生态分布进行了科学监测,让青海湖的濒危物种裸鲤的蕴藏量突破10.04万吨。 将丰富的应用场景开放给全球AI企业 在张江人工智能岛内,AI正被充分利用,而每一项技术都是浦东企业创造的。张江人工智能岛目前已正式入选上海首批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记者了解到,自开岛以来,作为运营方的张江集团就鼓励企业上岛“试验”,把最具代表性的AI企业核心技术和产品,与园区的安防、保洁、监测、绿化养护等结合,并以整个园区为载体,为技术与技术、产品与产品间的交流提供平台。 去年年底,张江也再次提出由“岛”变“区”的概念,将以人工智能岛为核心,以张江中区为主战场,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在区域升级上,张江人工智能集聚区将以10万平方米张江人工智能岛为“极核”,扩展至空间载体为150万平方米的张江科学城中部核心区,实现张江人工智能岛的空间倍增,为浦东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将丰富的应用场景开放给全球AI企业,从而让生活场景变身为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试验场——这一“聚合效应”AI产业培育模式,在浦东正从“试点场景”向“示范场景”升级。 在浦东,应用场景也越铺越大:随着金桥30.6公里开放测试道路完成规划发布,上海也成为国内首个能在市中心测试自动驾驶技术的超大型城市;临港“十四五”期间也将打造以智能网联汽车车载试验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新兴增长极……标志着这一产业发展模式在浦东越走越宽。 据了解,2020年1-11月,浦东新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营收2293亿元,同比增长7.4%。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63家,总数达到3827家,其中人工智能企业贡献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