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门主要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工程兵第四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两大研究所设计的各种型号规格的单、双扇密闭门,防护、防火、密闭三用门,活门槛防护密闭门,钢结构单、双扇防护门,防护密闭门,降落式双扇防护密闭门,电控防护、密闭、屏蔽门,胶管、悬板防暴波活门,防护密闭封堵板,密闭屏蔽观察窗,地铁、隧道防护密闭门,战时通风、通风排烟设备,战时给排水,战时用电等人防工程配套设备产品。
人防门焊接工装
人防门三维图
人防防护密闭门具有严格的密闭性要求的,用于抵御冲击波和屏蔽防护区外毒气。钢结构人防防护设备的焊接在生产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关键环节,只有解决好这些关键环节,使这些品质优良的产品安装在人防工程中,它才能起到战时防护设备应有的防护密闭功能。目前钢结构人防门门扇的生产工艺是:先拼装焊接好骨架然后与内、外面板组焊成型。由于人防门扇的内、外面板面积较大,通常内、外面板所需的钢板宽度不够需要驳接,5~12mm的面板驳接方法是开坡口或接口处预留2mm缝隙焊接,驳接时常用的手工焊接或埋弧焊焊接工艺容易造成门扇变形,而且焊缝存在夹渣、气孔、裂纹等严重缺陷。
人防门框按照设计均由L100*100*10至L200*200*14不等的两纵两横的角钢型材组焊而成,角钢型材厚重,组焊时,角钢型材需对接、校正、支撑,对角线尺寸不易控制,一般靠拉尺并锤击找正,校正麻烦,然后通过临时的支垫物进行支垫,然后一块块角钢进行对接、点焊、锤击调整然后再整体焊接、校正,焊接完一面后需要采用多人合作翻面进行另一面焊接,组焊效率低,焊接变形大。人防门框的组成由上下左右四条角钢、一块上铰页底座和一块下铰页底座组成,前期所用的工艺是:先使用人防设备除锈装置对四条角钢完成除锈处理;然后使用人防门框闭锁孔及穿筋孔切割系统对两条纵向角钢完成闭锁孔与穿筋孔切割;再将两条纵向角钢和两条横向角钢(上角钢、下角钢)进行拼接,拼接出整体框架,并放置在手动焊接翻转平台上;将四条嵌压条1和四条嵌压条2焊接至整体框架上;依次完成四个角的圆弧嵌压条以及上下铰页底座的焊接。
人防门焊接机器人工装站
发那科焊接机器人搭配北京敏越激光跟踪
发那科机器人焊接工作站加激光跟踪
由于人防门的工件较大,容易变形且不好定位导致一致性差,在机器人普及之前倒没有太大关系都是人工焊接,但是这几年有几个现象导致整个行业开始有意识地上机器人进行自动化改造。
第一是大多此类企业远离城市,有些相当偏远,尤其是很多企业几乎没有年轻员工,工厂主要以焊接为主,相对于年轻人并不是那么体面,企业面临招工难的问题。
第二是这类特殊企业需要定期审核资质,企业的自动化成都,管理制度,生产流程规范化开始成为潜在的竞争力,而且上了机器人之后确实整体效率也上来了,焊缝一致性产品质量也有保障。
第三就是国产机器人的销售急剧膨胀,销售人员在市场开发上如滔滔江水,席卷焊接相关的各行各业,人手一辆小轿车,一年6万公里起步,跑遍大街小巷,让机器人自动焊接提高质量、效率深入人心。我曾经在青岛跟着国产机器人到一个海边山沟里去看露天焊接舰艇。
第四是人防行业他们的客户主要是政府,房地产为主,用在地下室,地铁,隧道,公共场合一般国家要求必须要有人防设备,且人均人防面积相对国外还有差距,房子建设也没停过,市场预期很好,加上和国家做生意,利润相对丰厚的多,加上行业性质,大多都是国企改制,深耕行业多年,加上早些年粗放生产成本很低,积累了不少财富,也算是有钱的金主,上得起机器人。
以上这些因素导致针对焊接机器人以及焊接相关自动化工控产品,这个行业都是蓝海,潜力无限。又由于人防门的工装以及工件过大所以误差在所难免,这时激光跟踪就派上用场了。人防门焊缝相对简单,大多长直焊缝对技术要求并不高,唯一缺点是行业没有知名度高的焊接设备集成商,所以行业设备较为分散,开发较为缓慢。不过随着国产机器人的崛起,在行业中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让中国制造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