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毒、物资配送、医疗废物处理、巡检、体温测量等方面,在方舱医院和集中隔离点,一套完整的抗疫机器人成为守护上海的新生力量。他们不怕感染,可以24小时在一线服务。这一系列技术创新来自上海机器人研发转发功能平台(以下简称机器人平台)孵化企业的技术创新。
早在机器人平台成立的时候,上海萨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萨智科技)就与这里有着密切的技术合作。作为平台孵化企业,抗疫系列机器人的远征,展现了充分的科技战疫力。
据介绍,截至日前,企业的抗疫系列机器人已覆盖全市近30家方舱医院,集中隔离点。
抗疫系列机器人
无人智慧守沪抗疫防线
早在2019年,我们就开始开发消毒机器人。当时我们想用科技解决传染病医院污染区的消毒问题。企业创始人张建正告诉记者,当时的市场反应并不好,直到2020年武汉爆发,对消毒机器人的需求激增。我们的消毒机器人在2020年3月左右正式推向市场,然后出口到日本、德国等国家。
事实上,上海疫情期间推出的一系列抗疫机器人经过了两年的研发:消毒机器人经历了更新,其他配套机器人如物资配送、医疗废物处理等也相继研发出来。比如在临港方舱医院,沙智科技协调的首批25台智能抗疫服务机器人(重载版)作为智慧方舱的新基础设施,已经成功部署,开辟了送餐、送货等配送路径,与医护人员并肩作战,在短时间内解决了近3000张床位的定点餐、送货、送药等问题。
机舱内的病人使用抗疫服务机器人自助取餐
目前,我们正在加紧核酸采样机器人和‘数字哨兵’的研发,完善抗疫系列机器人的品类,为上海大规模复工复产贡献自己的技术支持。张建正说。
机器人功能平台的相互成就
在谈到机器人平台孵化服务时,张建正说:平台刚刚建成,我们就来了。
对于科研初创企业来说,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最终落在市场上;对于机器人平台来说,技术研发、服务和成果的转化离不开孵化企业的不断创新。在机器人平台和沙智科技之间,形成了相互成就的良性循环。
在我们的消毒机器人的市场推广中,机器人平台帮助我们做了很多对接,也帮助我们推广了与图书馆场景对接的机器人。张建正告诉记者:不仅如此,在机器人标准中,机器人评估。
在我们的消杀机器人的市场推广中,机器人平台帮助我们做了很多对接,也帮助我们推广了与图书馆场景对接的机器人。张建正告诉记者:不仅如此,机器人标准和机器人评估也帮助我们获得了相应的认证,我们还为平台的一些通用技术研发提供了进一步的技术改进和补充。
机器人平台
据介绍,机器人平台由上海电气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大学、普陀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作为一个研发和转型功能平台,整合通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检测认证、成果转化、人才集聚和产业资源六项功能,在建立智能技术平台、可靠性技术平台、标准化技术平台的基础上,致力于培育机器人新技术企业,赋予机器人企业权力,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